第131章 见杨老,首次诺奖级成果【万更求订阅】 (第3/3页)
杨老提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顿时又显得胸有成竹镇定自若,毕竟他除了构建新的控制方程,后面还仔细研究了项目的论文。
对整个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以说了解的很清楚。
面对杨老抛出的问题,稍作思索之后,在脑海中快速组织完语音便开口回答。
“我主要考虑到量子运输中电子散射,与铁电畴壁动力学同属非平衡态场方程,便尝试通过将磁化矢量场映射为序参量,引入拓扑陈数约束项来改造原有控制方程。”
“加上我参与了相场模型的设计研发,所以整个推导过程进行的比较顺利。”
“丰富的经验是一方面,对凝聚态物理的理解,以及天赋才至关重要。”杨老听完徐铭的回答微笑点头表示认可。
“此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取得成功,其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代表着第一次在咱们自己的实验中,发表出诺贝尔级别的物理学论文。”
说着眼中逐渐浮现出欣慰之色。
待两人探讨差不多将近二十分钟,才听杨老话锋一转抛出新的问题。
“对于未来你是怎么规划的?”
说完不等徐铭开口回应,又继续往下讲。
“你是我见过最有理科天赋的学生,尤其对凝聚态物理和量子力学的想象。”
“如果能深入研究,肯定可以做出新的成果。”
“甚至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话题终于进入到关键之处,王其坤和唐亚愚两位教授也不由得紧张起来,目光注视着徐铭等待其回答。
徐铭这些天岂会不知道唐教授的想法,不过他可不打算放弃理论数学。
甚至信息学科同样准备继续深入学习。
要知道如今他的数学和物理以及信息学科,都已然成功提升到了3级,想继续升级为4级学科就避免不了研究。
别人或许因精力有限,只能选择其中一门学科,深入研究达到顶尖水准。
但他则是完全不一样。
纵使同时学习三门主要学科,照样不会存在某个拖后腿拉跨的情况,成功优化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就是证明。
伴随念头停留在这里,便也不再迟疑什么,当即对杨老讲出自己的想法。
“我眼下阶段还是想以理论数学为主,不过对于凝聚态物理仍旧会深入学习研究,希望今后能够为国内理论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把徐铭的话悉数听进耳中,杨老倒不觉得意外,毕竟真正的天才总是自信。
不过他作为物理界公认的顶尖专家,心里非常清楚数学这门学科是多么的美妙,有志于物理事业的学者都需抵制住这份诱惑才行。
毫无疑问。
多学数学肯定是好的,奈何数学的范围太广,美妙的东西太多。
但应用到物理中的却有限。
在有限的精力下,若抵制不住数学诱惑,随便拿一个数学结构就想办法应用到物理中。
那对于研究物理学绝对称得上是场灾难。
然最终他并未进行劝说,只是讲起另外一件事情。
“有明确的方向和信心是好事,今后若在物理学上遇到什么问题,我欢迎你随时来我这里交流讨论。”
“谢谢杨老,我一定会的。”徐铭闻言站起身感谢。
同时心里只觉得欣喜。
能够有一位物理界的顶尖专家,可以向其请教,这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今后说不定还能帮助物理学科提升四级。
……
就这样。
接下来的时间在又闲谈几句后,徐铭便不再过多耽搁杨老的时间。
同唐亚愚和王其坤两位教授起身离开。
几人从楼梯下来,到达科技馆的一楼大厅后,唐亚愚脸上不免浮现出几分遗憾情绪。
本想借助杨老这层关系,好让徐铭专心研究物理。
没想到结果还是对理论数学更感兴趣。
虽说徐铭明确表示,今后还是会研究物理,但把精力分散在多个领域,怎么看都难有重大成就,到后面感到吃力估计自己就会放弃。
不过他正准备再做下徐铭的思想工作时,视野中却突然出现三道熟悉身影。
顿时把话咽进了肚子里。
徐铭看到自己导师和郑教授,以及田院士突然出现在箐华大学科技馆,脸上表情顿时闪过些许诧异。
仅短暂怔了下,便连忙迈步迎上去。
刚近前主动打招呼。
“导师。”
“田院士你们怎么也在这?”
“你和杨老见过面了,具体怎么聊的?”张鲁平开口便直击问题的重心。
旁边郑以中更是个急性子。
没等张鲁平的话音完全落下,话就已经接了上去。
“徐铭你真打算放弃继续研究理论数学?”
把导师和郑以中教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不由微怔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号。
什么情况?
完全想不到,对方为何会有这种想法。
于是忙应声回道:“郑教授,谁说我要放弃数学?”
他好不容易才把代数中的模形式和L函数,成功与自己的多尺度解析筛法融合。
构建出能用于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工具。
眼看就要把数论皇冠上,这颗明珠给摘到手,怎么可能会放弃研究理论数学。
前脚话音刚落,未做停顿又详细往下解释。
“杨老找我交流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并表示以后我可以随时过来请教物理问题。”
“张主任放心吧,徐铭刚才可是明确表示,会继续深入研究理论数学。”这时唐亚愚也不再沉默开口补充上句。
张鲁平闻言总算松了口气。
田纲脸上表情同样变得轻松柔和起来,想了想颇为语重心长的同徐铭交代一句。
“徐铭。”
“这次你帮物院,完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观测实验。”
“让国内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顺利走向国际打开知名度,确实证明你在凝聚态物理上的天赋很厉害。”
“学校不会埋没学生的天赋,更不会强行要求你只能学习研究理论数学。”
“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先把重心放在数论上,千万不要辜负你构建出的多尺度解析筛法。”
如果说刚才徐铭还有些诧异,那么在听完田纲院士的这番话后顿时反应过来,明白是自家导师和田院士,害怕他今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物理上。
对此他也是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紧接着索性不再卖关子,讲出自己已优化完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事情。
“田院士。”
“我研究凝聚态物理,并不会影响数论上的进展。”
“其实这段时间,我结合代数中模形式和L函数,成功优化出了针对孪生素数猜想的筛法。”
“我将其称作为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
“目前对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正在推导过程中。”
田纲听到徐铭说的前两句,以为对方听进了他的话决定先专心研究数论。
然当后面几句传进耳朵,瞬间表情在脸上凝固,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你说什么?”
“多尺度解析筛法已经优化完了?”
“是的田院士。”徐铭点头再次重复肯定回答。
而这也让旁边的张鲁平和郑以中惊讶不已,原本担忧的神情瞬间被狂喜取代。
“太好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也就是前不久吧,本来想等着成功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再把消息告诉你们。”徐铭如实回答导师的询问。
显然这又带来不小的冲击,连带后面的唐亚愚和王其坤都倍感吃惊。
要知道徐铭的多尺度解析筛法,本来就很优秀,被称作数论领域的新工具。
但数学结构越是完善强大,想融合其它理论进行优化的难度也就越大,更不要说再去证明孪生素数猜想。
可现在他们听到了什么。
徐铭不但针对孪生素数猜想,优化出全新的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更有信心彻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这在数论界绝对是一颗重磅炸弹。
甚至要比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带来的影响力更大。
毕竟孪生素数猜想作为数论界经典猜想,已然困扰了数学家们长达百年的时间。
眼下现场几人中,郑以中的主要研究领域,便是数论中的相关问题。
现在听到徐铭优化出新的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且有信心证明孪生素数猜想,脑海中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便是想要和徐铭交流。
但考虑到目前徐铭正处于关键时期,直接影响着孪生素数猜想能否被证明,他只得把想交流的心思暂时压下。
以免打扰到徐铭的思路。
话到嘴边变成一句正常的询问。
“预计多久能证明?”
“估摸着上半年应该差不多。”徐铭回想自己这段时间的推导进度给出答案。
距离上半年结束,还有将近三个月,相信怎么也能成功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了。
谁让他可是有着,专门针对孪生素数猜想的工具。
田纲听完徐铭的回答,都有些不知道如何形容此刻自己的心情。
实在这个惊喜来的太过突然。
主要距离国际数论会议结束,还尚不到一年时间。
他深知徐铭在数论筛法上的理解,能构建出多尺度解析筛法,可不是那种刚踏入进来的新手学者,对自己的筛法实际效果会有准确判断。
既然都已经明确表示,便说明对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确实有极大把握。
想到当消息传出去后会带来的影响,便为徐铭以及为国内数学界感到高兴。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徐铭大概率会拿到人生中首个国际数学奖项。
深吸一口气暂时把这些念头压下,他伸手拍了下徐铭的肩膀沉声交代句。
“接下来你就安心去推导孪生素数猜想,有什么需求尽管向院里提。”
“我们期待你带来好消息的那天。”
“这天我相信肯定不会多久。”徐铭斩钉截铁回答。
目睹整个过程的唐亚愚,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既为徐铭取得的数学成绩高兴,同时也清楚想让其放弃数学研究物理,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了,只能希冀于对方真能在两个领域扎根立足。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