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4章 皇冠上的最后一颗明珠【二合一】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44章 皇冠上的最后一颗明珠【二合一】 (第1/3页)

    “这里有不少算法领域专家,如果你需要协助,尽管开口申请就行。”

    7月3日,周五。

    魔都。

    超级计算中心操作大厅。

    燕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长李何伟,望向身旁正注视着巨大显示屏墙的徐铭,主动发言搭话询问上一句。

    不远处的计算中心研究员冯毅,闻言不等徐铭回答便出声附和起来。

    “李院长说的不错,我们这可以说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无论开发还是算法编程,保证能协助你们出色完成任务。”

    徐铭听着两人的话,目光依旧注视显示屏墙。

    查看超级计算机的健康状况。

    包括成千上万的节点状态,温度与冷却,储存系统和作业调度等。

    魔都超级计算中心,今年五月份刚落户台百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为国内各大领域提供强有力的计算服务。

    此曙光超级计算机,采用新型超并行体系结构。

    可以说是目前国内运算速度,最快的高性能计算机。

    他花费大半个月的时间,成功构建出新的多场耦合相场模型及控制方程,便第一时间向李院长进行汇报,对方得知还需适配相关算法,为尽快对颗粒粗化的动力学过程进行精准预测,选择申请使用曙光超级计算机,足可见对模型预测结果的重视。

    徐铭也是首次接触曙光超级计算机,此刻要说心里没有任何波澜。

    那绝对是假的。

    毕竟超强的运算速度,能大幅度缩短相场-电磁耦合模型的模拟时间。

    约摸顿了三四秒的时间,徐铭方才回过神来。

    扭头看向身上穿着白大褂的冯毅,先表示感谢,然后选择委婉拒绝。

    “谢谢冯研究员和中心的支持,不过人员方面,我已经先行找好了。”

    说完。

    抬眼看向后面的佟景行等几人。

    他们都是燕大科学计算工程学院博士,且和林伟一样面临着毕业,加上先前参与导师的相场模型课题,配合他进行算法的升级优化。

    对相场模型算法有着丰富经验。

    眼下特意把人请过来帮忙,配合起来能更加顺手。

    好在短时间内完成模型和算法的适配。

    超级计算中心内的研究员,虽同样是国内顶尖,或许相关水平比佟景行还高,但毕竟对相场模型不怎么熟悉。

    真让他们协助优化适配,估摸着进度还会往后拖延。

    佟景行这时注意到徐铭的神色,当即回上笑脸,同时抬手比了一个手势。

    “徐师弟。”

    “我们这里可以随时开始。”

    徐铭听到这句话,接着便也不再耽搁,再次冲李何伟说明一声,当即迈步朝开发调试区走去。

    待大家各自坐好进入状态,自信下达指令。

    “开始吧。”

    “百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之前早就听说,没想到今天有幸摸上了。”佟景行满脸兴奋眼睛放光,简直就像是遇到了什么绝世珍宝。

    凭他们燕大博士的身份,若没有参与重点项目,根本不可能申请到这种国内顶尖的超级计算机。

    今天能实现愿望,也算沾了徐铭的光。

    当然他们也明白这次项目的重要程度,但因有徐铭带领立刻就全无担心。

    毕竟这种优化相场模型算法的事,不是头一回了。

    与此同时。

    可视化大厅内,冯毅始终微皱眉头。

    面对数位在读博士生操作曙光超级计算机,还不用他们中心的人帮忙,要说对此没半点忧虑那绝对是假的。

    在经过短暂的心里权衡后,又与身旁的李何伟搭话。

    “李院长。”

    “只靠他们几个年轻人,这真能行吗?”

    “放心吧,我对小徐有信心,他可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数学天才。”李何伟闻言扭过头爽朗笑着回答。

    像涉及到国家的新型隐身战斗机研发,并且属于重要的隐身涂层领域,他哪里敢随便找一个人让其放手去干。

    以他的身份级别,自然能知道更多的信息。

    清楚徐铭表面上虽是数学天才,尤其擅长对数论相关问题的研究。

    实际算法编程的水平同样不低。

    构建深度学习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使国产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直接领先超过国际上的GPS,单凭这边已然能说明问题。

    另外改造后的相场模型,在量子材料参数上的精准预测成功。

    让他更加坚信,徐铭构建的新电磁耦合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出颗粒的粗化动力学过程。

    协助他们优化出更好的隐身涂层设计方案。

    冯毅把李何伟的话听进耳中,尽管还想多说,嘴唇轻微蠕动下还是咽了回去。

    主要航空材料研究院,获得超级计算机使用权,具体如何操作中心方面是无权干涉的,同时相关责任也无需他们进行承担负责,正常情况下他们只需做好保障,确保曙光超级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然而就在徐铭正式开始有动作,双手敲击下达各项指令的时候,他看到后却猛然瞪大眼睛鼻翼张开。

    下秒更是直接站起身来。

    瞳孔仿佛地震。

    “这……这真是在优化算法……太快了吧?”

    他无法想象,徐铭的速度居然能那么快,简直比胡乱敲击还要流畅。

    似乎全部代码都在他脑海中,对程序的理解,达到非常恐怖的地步。

    否则根本不可能不停顿思考。

    关键这种速度,竟还在持续,压根没有停下的意思。

    饶是冯毅在此领域待了这么多年,也从未见到过谁编写算法程序能到这种层次。

    李何伟同样是第一回,亲眼见识到,徐铭在算法编程上面展现水平。

    尽管已经知道徐铭在北斗导航上的贡献,此刻还是忍不住感到吃惊。

    不过他比冯毅镇定许多。

    最终还是稳坐在椅子上,连连感叹称赞。

    “后生可畏啊!”

    “国家有这样的年轻天才在,以后才能充满希望。”

    说这两句话的同时,心里对相场模型预测结果,不由又多出几分期待。

    林伟早在进行奥运场馆定位系统方案时,就见识过徐铭这堪称变态的操作速度,相对来说是现场最平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