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国之栋梁,我要为你请功【求订阅】 (第2/3页)
案是有效果的,更是间接证明了电磁耦合相场模型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致使邢晖和许宇凡这两位研究院的研究员,听到这个结果立马扭头朝徐铭望去。
眼中充满不可思议之色。
瞳孔像是地震。
当初他们还颇为担忧,害怕采用新型的相场模型方法来反向优化设计方案,只不过是白白做无用功,去浪费当下最为重要的时间。
特别徐铭还只用了大半个月,便构建出新的模型。
确实让人很难彻底安心。
但万万没想到,相场模型在徐铭手中,再次发挥出惊人效果创造出奇迹。
至于旁边林伟,眼中则只有狂热和敬佩。
他身为和徐铭最熟悉接触最多的人,对徐铭可以说是非常了解。
当初也正是出于对徐铭的信任,认为对方总能在面对不可能的事上创造奇迹,给大家带来意外惊喜,才向院长提及徐铭改造相场模型的事情。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无比正确。
杨威在风洞实验没有彻底结束前,神情则依旧保持着严肃模样。
他并未被沉浸在这个好消息上,而是继续下达指令。
进一步验证原型机模型上的涂层设计方案。
通过降低或提升机身表面的温度,持续追踪雷达反射截面的数值大小。
就这样。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实验阶段性结束,很快详细报告也出现在杨威手中。
垂下目光打量一眼后,走过去递给面前的李何伟。
脸上终于现出笑容的同时主动搭话。
“李院长。”
“我代表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对你们在隐身涂层设计上的贡献表示感谢。”
“你们拿出的涂层新设计方案,使得机身表面在各种温度下都保证了,雷达反射截面数值处在正常范围。”
“完全满足我们的设计指标。”
早就快按耐不住内心喜悦的李何伟,接过报告认真查看完嘴角顿时上扬。
立刻接话道:
“杨工讲的这是哪里话,这些都是我们航空材料研究院应该做的事情。”
话音前脚刚落,下秒便想到什么,随手把报告递给旁边的邢晖,大步来到徐铭身旁将其给拽到人群中间。
“此次新的涂层设计方案,之所以能这么快完成并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可全靠小徐构建的相场模型,依靠此模型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只需要几个小时便能得到准确的颗粒粗化过程。”
“极大节省了传统实验试错的成本,以及研发周期。”
“目前航发集团已经将相场模型,用于发动机高温合金裂缝预测上。”
“接下来我们还准备把此模型纳入标准设计流程。”
“可以确定的是,每年都可以节省下来大量经费,同时缩短项目的研发周期。”
李何伟在这个时候,丝毫没有吝啬推出徐铭,把绝大部分功劳归到徐铭身上。
杨威对徐铭的了解,更多是在理论数学上的成就。
本以为只擅长研究纯数方面的理论,未曾想其成果竟有这么高的应用价值。
感叹之下也不由称赞几句。
“好样的。”
“要是像你这样有天赋有实力的年轻人能多些,咱们国家什么先进技术攻克不了。”
“谢谢杨教授。”徐铭谦逊应声。
这时几人的谈话,很快引起马晓鹏的注意,首次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徐铭身上满眼好奇。
碍于他的身份和工作,对于数论界发生的事,着实不是太过了解。
眼下突然看到竟有如此优秀的,年轻一辈科研人员。
怎么可能不感兴趣。
于是连忙开口进行询问。
“李院长。”
“你们院居然还有这么厉害的研究员,能攻克瓶颈快速解决战机的涂层问题,所构建的模型更是为国家节省大量的科研经费。”
“这么大的贡献我可要为他请功才行。”
马晓鹏讲这话是满脸认真,尤其说到请功,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毕竟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最高也是能获得个人一等功的。
李何伟把马晓鹏的话悉数听进耳中,顿时发自内心为徐铭感到高兴。
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立刻详细为马晓鹏介绍。
“马指挥你可能不知道,小徐目前虽只是燕京大学数学科学院的博士,但已经在国际上有很高名气,除了构建相场模型助力材料的研究。”
“更证明了数论中的经典猜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非常大的轰动。”
“另外物理方面,参与燕大和箐华的项目,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现诺奖级成果。”
“说实话我巴不得这小子是我们院的研究员,只不过等明年他毕业不知道有多少机构想抢人,这次还是我们主动找的小徐帮忙。”
马晓鹏虽对理论数学和凝聚态物理,平时关注的不是特别多,但却清楚国际数学界和诺奖的影响力,很难想象竟是如此年轻的人能做到的事。
尤其对方连研究员都还不是,竟属于在读博士。
经过短暂的怔神,看向徐铭的目光逐渐炙热,明白这是国家以后真正的栋梁之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