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我在数学上的脚步,不会止步于此【二合一】 (第2/3页)
德利涅导师构建的平展上同调体系,好为代数几何与拓扑学之间构建出全新的连接桥梁。
找到证明千禧年大奖难题霍奇猜想的方法。
在数学学科提升到4级后,尽管中间时间不多,他还是抽空重新研究了德利涅导师的手稿。
算产生出一些新的灵感。
不说真的在平展上同调上立刻做出成果,起码能提出个可行的方向,足以支撑这场一小时报告的内容。
“涉及到平展上同调体系,和霍奇猜想的研究,应该也是不小的惊喜吧……”
念头很快停留在这里,徐铭暗自低喃句,心中终于彻底打定了主意。
既然现场有这么多数学家,对他下午的一小时报告内容如此期待,那怎么能不给一个让人意外的巨大惊喜。
接下来的时间。
徐铭没有再接受记者的采访,而是同大家一起,前往吃饭的地方用餐。
等待下午报告会开始。
……
与此同时。
国内网友这边的情绪,则是因关注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进展来回变化。
作为国际数学界四年一次的顶级盛会,自然会受到各大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因此国内这边的新闻时效,相对来说比着大会现场还算同步。
首先当本届菲尔兹奖获奖名单出炉,看到其中并没有徐铭的名字,尽管早就有所预料还是难掩失落遗憾。
微博等平台新发布的帖子下面,都能看到很多人各式各样的回复。
但总体以对徐铭安慰为主。
“是因为徐神年龄实在太小了吗,居然没有拿到这届菲尔兹奖。”
“真是遗憾啊。”
“这就预料到的事情,毕竟徐神证明孪生素数,是近两年发生的事情,大家耐心等待下届就行,相信徐神肯定会打破我国零记录的尴尬。”
“徐神加油,再接再厉。”
“现在最期待的,应该就是下午报告了,不知道徐神对数论的研究有没有新的成果?”
“报告啥的,就算真有你看得懂吗?”
不过就当大家兴致大减,想着下午再看时,突然华新社发布的一条新新闻,忽地引起大家关注令人惊喜不已。
尽管只是一条没多少字的短讯,但其中信息代表的含金量却丝毫不少。
“喜讯!我国学子徐铭问鼎数学大奖,国际数学联盟首次为东方数学家设立奖项。”
对绝大多数人来讲,看到此短讯的第一反应,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个问号比较懵逼。
毕竟都还沉浸在,徐铭未能斩获菲尔兹的遗憾,结果突然又冒出来一个国际数学大奖,疑惑之下纷纷动手查看起具体的新闻报道。
直到弄清楚事情原委,整个人的心情瞬间不一样。
失落感立刻被兴奋所取代。
特别是微博上相关话题的画风,都在短短几分钟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卧槽,大家快看新闻。”
“这也太有排面了吧,国际数学联盟,居然专门为徐神设立了一个奖项。”
“这个奖金比菲尔兹奖还高啊!”
“你们都没有抓住重点,我刚才查了一下,陈省身奖是数学终身成就奖,和菲尔兹奖的情况不同,正常来说这类奖项是颁发给学界泰斗人物的,结果首位奖项得主给了刚二十出头的徐神。”
“徐神只用几年,便做到了其他数学家,这辈子都不可能达到的成就,我看拿到终身成就奖非常的合适啊。”
“咱们数学界真的要崛起,徐神太牛了。”
“今天这么高兴,我决定做一下张数学试卷庆祝,有没有和我一起的。”
“才做一张,看不起谁呢?”
“还搁这喊徐神呢,以前是燕大学生,称呼一句徐神确实没有毛病,现在都毕业拿到两个国际数学奖了,好好想想应该叫什么。”
……
徐铭获得陈省身奖的消息,很快在网上传开,登上热搜榜首的同时引起网友广泛的讨论。
连续拿到两个国际数学奖项,在大家看来,菲尔兹完全是早晚的事。
想到国内数学界这么多年的菲尔兹零记录耻辱,终于要被打破洗刷,迎来新的崛起机会,整个人的心情都仿佛是舒畅了很多。
特别是今年报考了燕京大学,等着月底正式入学报道的新生,脑海里都忍不住开始幻想起来,届时在校园遇到徐教授应该说些什么。
如何索要签名合影。
郑以中今年未去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但并不影响他关注大会方面的进展和新闻。
燕大研究生的正式开学时间要早,今年首次一口气招了几位研究生,他便先把人都约了过来召开组会,对接下来几年的学业情况进行一个布置。
“咱们数院研究生的学业压力要比本科大,除了固定的课程组会之外,还包括数学文献资料研读分析作业。”
“这些都是必须要完成的。”
“你们几个之间应该也都不陌生,就不互相介绍了。”
“谁还有疑问现在可以直接提出来。”
数院理教楼办公室,郑以中坐在主座位置,两旁则分别坐着两位学生。
如果徐铭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