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结论成立,戴上数论皇冠【万更求订阅】 (第1/3页)
郑以中对自身水平,有着很清楚的认知,面对哥德巴赫猜想,这种顶刊级别的证明论文,根本给不出什么有效的修改优化建议。
说不定还有可能帮倒忙,干扰徐铭原本的思路。
所以想到这里,他果断停下了动作,强忍住诱惑暂时不去看徐铭的论文。
等正式发表之后再说。
田纲和张鲁平,所擅长的研究领域,本就不是数论。
面对普通的数论问题,或许还能给予指导,但在哥德巴赫猜想面前,其理解程度恐怕还不如郑以中教授,起码对方曾和陈景润院士探讨学习过。
于是被郑以中这么一说,纷纷反应过来。
“你对数论的认知,可比我们强的多,既然已经撰写出完整的论文,那相信肯定没问题。”
“我们还是不班门弄斧了。”张鲁平笑呵呵说道。
徐铭在数论界的权威和影响力,早不是秘密,这点也是全球数论学者公认的。
能有资格对其论文验证的,丝毫不夸张的讲,单只手都能掰着数过来。
把导师和田院士,以及郑教授的话听进耳中,徐铭心里也哭笑不得。原本顺利撰写完论文,想着赶紧把这个好消息给分享出去。
这才打了电话。
本以为大家会迫不及待,查看他的论文,结果反倒开始谦让起来。
不过他倒并未多想。
下秒便点头。
“那好。”
“我现在就投稿给数学年刊。”
说完重新坐回到椅子上,双手操控鼠标键盘,按照以及流程进行操作。
而田纲和张鲁平以及郑以中,则心照不宣来到徐铭的身后注视,眼中流露出激动人心的神色,就仿佛是亲眼见证了一道经典猜想的结果诞生。
关键还是出自国内青年数学家之手。
单想想便令人振奋。
等论文正式发表,今后国内数学家在国际上,脸上都能挂出骄傲自信表情。
徐铭说是给数学年刊投稿,实际和正常流程不同。
不需要经历较长的审核周期。
以他数论年刊,特邀匿名审稿人的身份,自己的论文可以直接发给主编。
估摸着审稿速度,怎么也不会比上次慢。
“你的这篇论文过去,估计数学年刊整个编委会,马上就要忙乱起来了。”
“我那老朋友萨纳克的运气还真是好。”
“数论皇冠上的两颗明珠,其证明论文,都在他当数学年刊主编任期内发表,这份成绩以后怕是难有主编超过。”
田纲看到徐铭电脑上,发送成功的提醒,心情愉悦之下忍不住主动搭话。
“等消息传开后,不知道数论界会多么震动。”张鲁平同样没有保持沉默率先开口接话。
作为数论经典猜想问题中,名气最大的一道,却在孪生素数猜想被解决后,时隔一年多的时间,又被同个人完成最终的证明,说出去只怕让众多数论学者,都难以相信事情会是真实发生的。
其带来的影响力,已然不是什么重磅炸弹。
而是颗核弹。
连带数论界在数学各分支中的地位,都会水涨船高。
毕竟其它数学分支支猜想,可找不到一个能向数论这样解决如此之快。
郑以中面对巨大的喜悦,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当年同陈景润探讨,哥德巴赫猜想时的画面,至今依旧清楚记得对方当时脸庞浮现出的遗憾。
未能把哥德巴赫猜想推进到1+1证明,代表东方数学家站到国际舞台上。
如今遗憾终于被画上了句号,心情可想而知。
“陈院士。”
“你未完成的证明,被我们年代一代数学家做到了。”
“他叫徐铭。”
自顾自低喃了这么几句,然后抬起视线,目光牢牢注视着徐铭,感情从内而外迸发出来。
“谢谢你为数论猜想做出的贡献,我今天是代表一位普通的数论学者向你感谢。”
“如果没有你的话,这数论皇冠上的两颗明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摘下。”
徐铭俨然没想到,郑以中会突然这么做。
对方虽不是自己的导师,但也有着老师的身份,当初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还特意向其请教过,在这种情况下连忙出声打断对方的动作。
“郑教授您言重了,我既然是数学人,那么尽最大的努力证明这些猜想,推动数学分支的发展和进步,是作为数学学者应该做的事情。”
“况且哥德巴赫猜想是否被宣布解决,还要经过整个学界的论证认可才行。”
讲到最后一句时,不忘稍微谦逊了下,并未直接把话彻底说满。
主要无论七大世界数学难题,还是数论皇冠上的这两颗璀璨明珠,无论谁发表证明论文表示解决,都要经受得住全体学者的验证才行。
只要有人提出合理的质疑,并反证否决,那么论文便被会打上证伪。
并不算成功解决此猜想。
眼下他的论文还属于崭新出炉,甚至没经过,数学年刊编委会的审核发表。
现在说已解决的话确实还有些早。
然郑以中却不这么认为,闻言他嘴角浮现笑容,摇摇头进行表态。
“我对你还是比较了解的,若没有十足把握,可不会把这好消息告诉我们。”
“我赞同老郑的意见。”张鲁平紧随其后接话道:“当初都敢在讲座报告现场证明孪生素数,这会儿怎么反倒没有胸有成竹的气势了。”
“接下来几天静等结果就好,我估摸着数学年刊那边的动作不会太慢。”
田纲跟在两人后面继续往下补充。
“等论文一旦发表,咱们就正式面向世界发声,宣布哥德巴赫猜想问题被彻底解决。”
随着田纲院士的话音落下,算把整件事的基调,给彻底确定下来。
而后面的时间。
几人便也不再徐铭这里过多逗留。
很快离开后,开始和国内数学理事会,以及科学院数院科学研究院等核心机构,对接相应的工作提前打招呼。
决定趁着这次将会掀起的浪潮,彻底打开国内数学机构研究所的知名度。
扩大在国际数学界上的影响力。
很快。
宽敞的办公室内,又只剩下徐铭自己一个人。
略作思考后,他没有选择休息放松,而是新打开文档输入标题。
“关于杰青项目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结题报告。”
是的。
尽管他的杰青刚拿到手不久,相应科研基金更是九月份才发放下来,但架不住他效率实在太快,已然对哥德巴赫猜想完成了证明。
趁着眼下还算清闲,刚好把结题报告写了,也好提交给委员会那边。
“也不知道,我这算不算最快的结题。”
嘴里若有所思的低喃两句,双手立刻在键盘上,以极快的速度翻起花来。
……
……
远在大洋彼岸的新泽西州。
早上。
只吃了份三明治早餐的卡茨教授,驱车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内的,数学年刊编委会总部开展一天的工作。
自从多尺度解析筛法,和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出现。
使得数论领域,多出两个强大的筛法工具。
以至于之前困扰的很多瓶颈疑难之处,都有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尤其最近一两年内,每天的投稿论文稿件中,涉及到数论这项古老分支的占比数量,正在以一种平稳的速度不断上涨增多。
他作为数学年刊的数论编辑,导致工作量显著提升。
到后面编委会方面,不得不招聘更多数论编辑。
眼下他虽依旧参与审稿,但往往都是重要内容,选择比较有含金量的观看。
刚走进总部办公区,便听见新来的人,主动打招呼。
“卡茨教授早。”
“需要我为你泡一杯咖啡吗,卡茨教授。”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卡茨点点头回以微笑,然后走进自己的办公室。
待打开电脑后,按照以往的习惯,优先检查邮箱。
正常情况下,前一天结束工作前,初审编辑就会把挑选出来的论文发送过来,进行最后的复核工作,只需要按照顺利审查即可。
但卡茨却是选择,先从头到尾审查一遍。
在这个过程中,眼中隐隐夹杂着几分期待,就像是专门在寻找什么。
“今天会有惊喜吗?”
距离国际数学家大会结束,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不过他可没有忘记,在一小时报告结束后,他和萨纳克主编与徐铭交谈时对方所讲的话。
当时得知徐铭要转去研究代数几何,尝试解决七大世界数学难题霍奇猜想。
他们心里颇为遗憾,想着恐怕很长时间,都不可能再接收到徐铭的论文。
结果徐铭却亲口表示,今年就会有新论文发表。
这无疑是非常大的惊喜。
因此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回来后,他几乎都快要养成了习惯。
每天过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检查是否有,徐铭投稿过来的论文邮件。
虽说这几天心中越发有些焦急,却又不好因此,专门去发邮件询问约稿。
毕竟数学这门学科,谁也不敢保证,在研究过程中会不会突然遇到难点,导致原有的进度停滞不前。
而正当他又觉得今天要失望时,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进入到视野中。
瞬间让他眼前一亮。
脸上浮现喜色。
“这是……徐发来的邮件!”
确定无误根本没有任何迟疑,立刻便点了进去。
看到正是最新论文投稿,他先是松了口气,接着无比期待的查看论文内容。
然当论文标题映入眼帘,瞳孔却是猛地骤缩。
鼻翼微张,眉头高高挑起。
“怎么可能?”
“居然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下意识脱口惊呼一句,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巨大问号。
明明徐铭都公开表示要研究代数几何,完善增强格罗滕迪克构建的平展上同调体系,怎么突然就把哥德巴赫猜想给证明解决了。
这对吗?
关键这又不是超市里的白菜。
想买就能买。
先不说数学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连续解决两道经典猜想问题的数学家。
就算没有放弃数论,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恐怕也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行。
除非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