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4章 结论成立,戴上数论皇冠【万更求订阅】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64章 结论成立,戴上数论皇冠【万更求订阅】 (第1/3页)

    郑以中对自身水平,有着很清楚的认知,面对哥德巴赫猜想,这种顶刊级别的证明论文,根本给不出什么有效的修改优化建议。

    说不定还有可能帮倒忙,干扰徐铭原本的思路。

    所以想到这里,他果断停下了动作,强忍住诱惑暂时不去看徐铭的论文。

    等正式发表之后再说。

    田纲和张鲁平,所擅长的研究领域,本就不是数论。

    面对普通的数论问题,或许还能给予指导,但在哥德巴赫猜想面前,其理解程度恐怕还不如郑以中教授,起码对方曾和陈景润院士探讨学习过。

    于是被郑以中这么一说,纷纷反应过来。

    “你对数论的认知,可比我们强的多,既然已经撰写出完整的论文,那相信肯定没问题。”

    “我们还是不班门弄斧了。”张鲁平笑呵呵说道。

    徐铭在数论界的权威和影响力,早不是秘密,这点也是全球数论学者公认的。

    能有资格对其论文验证的,丝毫不夸张的讲,单只手都能掰着数过来。

    把导师和田院士,以及郑教授的话听进耳中,徐铭心里也哭笑不得。原本顺利撰写完论文,想着赶紧把这个好消息给分享出去。

    这才打了电话。

    本以为大家会迫不及待,查看他的论文,结果反倒开始谦让起来。

    不过他倒并未多想。

    下秒便点头。

    “那好。”

    “我现在就投稿给数学年刊。”

    说完重新坐回到椅子上,双手操控鼠标键盘,按照以及流程进行操作。

    而田纲和张鲁平以及郑以中,则心照不宣来到徐铭的身后注视,眼中流露出激动人心的神色,就仿佛是亲眼见证了一道经典猜想的结果诞生。

    关键还是出自国内青年数学家之手。

    单想想便令人振奋。

    等论文正式发表,今后国内数学家在国际上,脸上都能挂出骄傲自信表情。

    徐铭说是给数学年刊投稿,实际和正常流程不同。

    不需要经历较长的审核周期。

    以他数论年刊,特邀匿名审稿人的身份,自己的论文可以直接发给主编。

    估摸着审稿速度,怎么也不会比上次慢。

    “你的这篇论文过去,估计数学年刊整个编委会,马上就要忙乱起来了。”

    “我那老朋友萨纳克的运气还真是好。”

    “数论皇冠上的两颗明珠,其证明论文,都在他当数学年刊主编任期内发表,这份成绩以后怕是难有主编超过。”

    田纲看到徐铭电脑上,发送成功的提醒,心情愉悦之下忍不住主动搭话。

    “等消息传开后,不知道数论界会多么震动。”张鲁平同样没有保持沉默率先开口接话。

    作为数论经典猜想问题中,名气最大的一道,却在孪生素数猜想被解决后,时隔一年多的时间,又被同个人完成最终的证明,说出去只怕让众多数论学者,都难以相信事情会是真实发生的。

    其带来的影响力,已然不是什么重磅炸弹。

    而是颗核弹。

    连带数论界在数学各分支中的地位,都会水涨船高。

    毕竟其它数学分支支猜想,可找不到一个能向数论这样解决如此之快。

    郑以中面对巨大的喜悦,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当年同陈景润探讨,哥德巴赫猜想时的画面,至今依旧清楚记得对方当时脸庞浮现出的遗憾。

    未能把哥德巴赫猜想推进到1+1证明,代表东方数学家站到国际舞台上。

    如今遗憾终于被画上了句号,心情可想而知。

    “陈院士。”

    “你未完成的证明,被我们年代一代数学家做到了。”

    “他叫徐铭。”

    自顾自低喃了这么几句,然后抬起视线,目光牢牢注视着徐铭,感情从内而外迸发出来。

    “谢谢你为数论猜想做出的贡献,我今天是代表一位普通的数论学者向你感谢。”

    “如果没有你的话,这数论皇冠上的两颗明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摘下。”

    徐铭俨然没想到,郑以中会突然这么做。

    对方虽不是自己的导师,但也有着老师的身份,当初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还特意向其请教过,在这种情况下连忙出声打断对方的动作。

    “郑教授您言重了,我既然是数学人,那么尽最大的努力证明这些猜想,推动数学分支的发展和进步,是作为数学学者应该做的事情。”

    “况且哥德巴赫猜想是否被宣布解决,还要经过整个学界的论证认可才行。”

    讲到最后一句时,不忘稍微谦逊了下,并未直接把话彻底说满。

    主要无论七大世界数学难题,还是数论皇冠上的这两颗璀璨明珠,无论谁发表证明论文表示解决,都要经受得住全体学者的验证才行。

    只要有人提出合理的质疑,并反证否决,那么论文便被会打上证伪。

    并不算成功解决此猜想。

    眼下他的论文还属于崭新出炉,甚至没经过,数学年刊编委会的审核发表。

    现在说已解决的话确实还有些早。

    然郑以中却不这么认为,闻言他嘴角浮现笑容,摇摇头进行表态。

    “我对你还是比较了解的,若没有十足把握,可不会把这好消息告诉我们。”

    “我赞同老郑的意见。”张鲁平紧随其后接话道:“当初都敢在讲座报告现场证明孪生素数,这会儿怎么反倒没有胸有成竹的气势了。”

    “接下来几天静等结果就好,我估摸着数学年刊那边的动作不会太慢。”

    田纲跟在两人后面继续往下补充。

    “等论文一旦发表,咱们就正式面向世界发声,宣布哥德巴赫猜想问题被彻底解决。”

    随着田纲院士的话音落下,算把整件事的基调,给彻底确定下来。

    而后面的时间。

    几人便也不再徐铭这里过多逗留。

    很快离开后,开始和国内数学理事会,以及科学院数院科学研究院等核心机构,对接相应的工作提前打招呼。

    决定趁着这次将会掀起的浪潮,彻底打开国内数学机构研究所的知名度。

    扩大在国际数学界上的影响力。

    很快。

    宽敞的办公室内,又只剩下徐铭自己一个人。

    略作思考后,他没有选择休息放松,而是新打开文档输入标题。

    “关于杰青项目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结题报告。”

    是的。

    尽管他的杰青刚拿到手不久,相应科研基金更是九月份才发放下来,但架不住他效率实在太快,已然对哥德巴赫猜想完成了证明。

    趁着眼下还算清闲,刚好把结题报告写了,也好提交给委员会那边。

    “也不知道,我这算不算最快的结题。”

    嘴里若有所思的低喃两句,双手立刻在键盘上,以极快的速度翻起花来。

    ……

    ……

    远在大洋彼岸的新泽西州。

    早上。

    只吃了份三明治早餐的卡茨教授,驱车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内的,数学年刊编委会总部开展一天的工作。

    自从多尺度解析筛法,和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出现。

    使得数论领域,多出两个强大的筛法工具。

    以至于之前困扰的很多瓶颈疑难之处,都有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尤其最近一两年内,每天的投稿论文稿件中,涉及到数论这项古老分支的占比数量,正在以一种平稳的速度不断上涨增多。

    他作为数学年刊的数论编辑,导致工作量显著提升。

    到后面编委会方面,不得不招聘更多数论编辑。

    眼下他虽依旧参与审稿,但往往都是重要内容,选择比较有含金量的观看。

    刚走进总部办公区,便听见新来的人,主动打招呼。

    “卡茨教授早。”

    “需要我为你泡一杯咖啡吗,卡茨教授。”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卡茨点点头回以微笑,然后走进自己的办公室。

    待打开电脑后,按照以往的习惯,优先检查邮箱。

    正常情况下,前一天结束工作前,初审编辑就会把挑选出来的论文发送过来,进行最后的复核工作,只需要按照顺利审查即可。

    但卡茨却是选择,先从头到尾审查一遍。

    在这个过程中,眼中隐隐夹杂着几分期待,就像是专门在寻找什么。

    “今天会有惊喜吗?”

    距离国际数学家大会结束,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不过他可没有忘记,在一小时报告结束后,他和萨纳克主编与徐铭交谈时对方所讲的话。

    当时得知徐铭要转去研究代数几何,尝试解决七大世界数学难题霍奇猜想。

    他们心里颇为遗憾,想着恐怕很长时间,都不可能再接收到徐铭的论文。

    结果徐铭却亲口表示,今年就会有新论文发表。

    这无疑是非常大的惊喜。

    因此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回来后,他几乎都快要养成了习惯。

    每天过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检查是否有,徐铭投稿过来的论文邮件。

    虽说这几天心中越发有些焦急,却又不好因此,专门去发邮件询问约稿。

    毕竟数学这门学科,谁也不敢保证,在研究过程中会不会突然遇到难点,导致原有的进度停滞不前。

    而正当他又觉得今天要失望时,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进入到视野中。

    瞬间让他眼前一亮。

    脸上浮现喜色。

    “这是……徐发来的邮件!”

    确定无误根本没有任何迟疑,立刻便点了进去。

    看到正是最新论文投稿,他先是松了口气,接着无比期待的查看论文内容。

    然当论文标题映入眼帘,瞳孔却是猛地骤缩。

    鼻翼微张,眉头高高挑起。

    “怎么可能?”

    “居然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下意识脱口惊呼一句,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巨大问号。

    明明徐铭都公开表示要研究代数几何,完善增强格罗滕迪克构建的平展上同调体系,怎么突然就把哥德巴赫猜想给证明解决了。

    这对吗?

    关键这又不是超市里的白菜。

    想买就能买。

    先不说数学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连续解决两道经典猜想问题的数学家。

    就算没有放弃数论,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恐怕也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行。

    除非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