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1章 拼命的周王朱恭枵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21章 拼命的周王朱恭枵 (第2/3页)

金山银山又有何用? 就算最后城破了,被圈禁凤阳祖陵,也总好过变成别人的‘福禄宴’!”

    这话,既是在说给朱橚听,也是在说给殿内所有皇子皇孙听,更是在总结那血淋淋的教训。

    天幕并未停止,它开始具体展现开封城下的惨烈攻防。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李自成、罗汝才联军首次围攻开封。巡抚御史高名衡、总兵陈永福竭力抵抗。激战中,陈永福之子陈德射中李自成左目,贼军锐气受挫,加之周王犒赏得法,军民用命,第一次围城得以解除。”

    “好箭法!”耿炳文赞道,“若能一箭毙敌,则大局可定!可惜,可惜啊!”

    “次年(崇祯十五年)五月,李自成再围开封。此次围城更久,攻势更猛。周王朱恭枵再次倾囊相助,官军亦死战不退。攻城战中,李自成部下大将‘一只虎’李过亲冒矢石,亦被击伤。明军采取坚壁清野,深沟高垒之策,农民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再次解围而去。”

    “两次击退!”朱标眼中燃起希望,“这开封,莫非真是铜墙铁壁?”

    李善长却摇头:“殿下,事不过三。流贼势大,可一可二,难保其三。且朝廷援军何在?开封已成孤城矣……”

    他的担忧很快被天幕证实。“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李自成三围开封!势在必得!此时城中经屡次大战,物资消耗殆尽,援军却迟迟不至。然周王朱恭枵及守城官民已抱定必死之心,誓与城池共存亡!”

    画面到此,虽然没有继续展示城破的惨状,但那“三围开封”和“誓与城池共存亡”的字眼,已经预示了结局的悲壮。

    奉天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明白,开封的命运恐怕已经注定。

    但这一次,没有人再愤怒地咒骂。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文武群臣,心中都充满了一种悲凉和敬意。

    悲凉的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敬意的是,在末日来临之际,终究有一位朱家子孙,没有跪地求饶,没有摇尾乞怜,而是选择了最有尊严的方式,为了他的封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散尽了最后一文钱。

    朱元璋缓缓站起身,走到殿门前,望着南京城繁华的景象,久久不语。

    他仿佛看到了二百多年后,那座被重重围困的孤城,以及城头那位散尽家财、与军民同生共死的藩王。

    最终,他低声自语,仿佛立下一个誓言:

    “咱大明,可以亡。但脊梁,不能断。”

    天幕上的文字并未因开封军民的誓死决心而停止,反而以更冰冷的笔触,揭示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守城战那最惨烈、最扑朔迷离的结局。

    “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志在必得。城中粮尽援绝,人至相食,已至极限。然而,就在这绝望关头,一场更大的人间惨剧发生了——黄河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