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章 秦攻四域 (第2/3页)
不能尽快打开局面,大军很可能被这片可怕的丛林活活拖垮、耗死。
他改变了策略,不再追求快速推进,而是采取“堡垒推进”战术。命令工兵部队选择险要之处,伐木取石,修建坚固的哨堡和营寨。每前进二三十里,便建立一个稳固的据点,留下部分兵力驻守,确保后勤线路的安全。大军以这些据点为基础,逐步向四周丛林辐射清剿。
同时,他采纳随军文官的建议,加大“剿抚并用”的力度。一方面,对抓获的越人俘虏,不再轻易处死,而是给予食物,进行治疗,宣示大秦的“仁德”与强大,然后释放回去,用以瓦解对方士气,传播恐惧与归化之意。另一方面,对于顽抗到底的部落,一旦发现其聚居地,则毫不留情,以绝对优势兵力围剿,焚其村寨,以儆效尤。
战斗变得极其残酷和琐碎。往往是为了争夺一个不起眼的山头、一条湍急的河流渡口,双方就要反复拉锯,付出惨重代价。
在一次清剿一个大型俚人部落的战斗中,秦军终于找到了发挥火器优势的机会。该部落据守在一个三面环山的谷地中,入口狭窄,易守难攻。
李信亲自指挥,将能够运抵前线的数十门轻型火炮和所有臼炮集中起来,对着俚人依山搭建的木制寨墙和防御工事,进行了长达半个时辰的猛烈炮击!
轰隆隆的爆炸声第一次如此密集地回荡在南方的山谷中!木屑纷飞,碎石四溅,熊熊大火被引爆,整个俚人山寨陷入一片火海和混乱之中。
炮火准备后,精锐的山地步兵和火枪兵发起冲锋。负隅顽抗的俚人战士虽然勇猛,但在绝对的火力优势和秦军有组织的进攻下,抵抗迅速被粉碎。
当李信踏入还在燃烧的废墟时,看到的是满地焦黑的尸体、哀嚎的伤者以及面如土色、瑟瑟发抖的妇孺老弱。
他没有下令屠杀。而是命令军医尽力救治伤员,分发食物给幸存者,并通过通译(此前释放的俘虏起了作用)再次宣示大秦的招抚政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