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一触即发 (第2/3页)
吃不到明年秋收,估计到明年三四月就要断粮。
简单说就是所谓的“青黄不接”。
石守信好像有点明白为什么谯周要带“投名状”来跳船了。其他什么的都不用看,只需要知道粮食不够吃就行了。
变乱是必然会发生的,蜀地也养不起钟会麾下的二十万兵马!在大家集体饿死之前,变乱就会爆发。
“石监军,大都督有请。”
石守信正在沉思的时候,身后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说话的人居然是陈寿。
“我这便去。”
石守信起身便走,没有说什么废话。如今成都城内的局势日渐紧绷,他日常都是谨言慎行,能不说话的时候就不说话,以免祸从口出。
独自来到皇宫内御书房,钟会正在书写军令。见石守信已经进门,钟会连忙招呼他坐下。
“看看这个。”
钟会将某张极为眼熟的字条递给石守信说道。
“这个是……”
石守信故作无知,有些疑惑的问道。
“疑似姜维写给刘禅的密信,但也可能是有人栽赃。如果是栽赃的话,你认为谁的可能最大?”
钟会看着石守信询问道,面色平静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站起身,在屋内踱步,石守信也只好跟着一起站起来,只是没法跟在钟会身后。
因为如果跟在钟会身后,那样看上去像个亦步亦趋的鸭宝宝。
“大都督,蜀中势力驳杂,据下官所知的,就有以关张为首的老臣派,以诸葛亮、蒋琬、费祎为首的荆州派,以李严、法正为首的东州派,黄权、马忠、王平为首的益州派。
姜维和哪一派都不亲近,只不过可以拉拢老臣派和荆州派。
益州派则是视姜维为仇寇。若是真有人冤枉他,且有那个能力布置计谋的话,那显然只能是益州派的人干的。”
石守信兜着圈子解释了一番,看上去说了很多,实际上都是汤水,一点干货也没有。
如果上干货,一句话“就是姜维干的”,足以说明一切。
钟会也没料到,石守信居然可以如数家珍一般,将蜀地政治势力分布如此明晰的说出来。
就凭这份分析能力,就决定了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行了,这些你自己记得就行,不必洋洋洒洒一大堆说出来。”
钟会不耐烦的摆摆手,继续说道:“姜维心思难测,还是要防着一手啊。”
没想到他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石守信心中了然,很多事情,即便是不能求证实锤,也在心中踩下了一道印迹。
“那大都督的意思是……”
石守信顿了顿,装作自己是一个啥也不懂的小白,问了一半就停住了。
“这样,听闻你与牵弘相熟,传达军令也不碍事。
我下一道秘密军令给你,让原邓艾麾下的牵弘与田续,听你调度。
日常监视郊外的那些蜀国旧臣,一旦有风吹草动,那就别客气了。
但这两人的兵马不能入成都。”
随即,钟会坐到桌案前,给石守信下了一道秘密军令!并盖上了印章!
“莫要声张,平日里低调行事,只监视,不收网。”
钟会看向石守信,面色肃然吩咐道。
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