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2章 上桌吃席(完)  魏晋不服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02章 上桌吃席(完) (第1/3页)

    洛阳皇宫以南,尚书台衙门的大堂里,新任吏部尚书卢钦,正在跟中书郎张华,商议“秋后上计”的细节。

    这两人都是办实事的人,所以此刻全都愁眉不展。

    近期朝廷内部虽然还算安稳,没有什么重大人事调整。但晋王改朝换代的时刻已经越来越近。

    任何一点小事,都有可能发展成为不得了的大事。

    卢钦新官上任,就是专门替司马昭烧一把火的。从这个人事任命,旁人就能察觉出许多大事,且只能看破不能说破。

    张华是卢钦的好友,二人现在又同在中枢为官,此刻他来尚书台,便是与卢钦商议,该怎么考核百官。

    上计是春秋时期传下来的“祖宗之法”。

    如果以其精神传承来看,它代表着政权内部人员的新陈代谢,优胜劣汰。

    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革新方式,也是人才正常流动,保持社会活力的必要举措。

    当然了,要是细说这些精神传承,那当真是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张华要住在尚书台才行。

    但是,若是谈到“上计”的具体举措,也就是具体的考核办法,那么用“狗屎”二字就能概况,一个词就讲完了。

    张华与卢钦二人总不能说“我们吃屎也能吃得很开心”,所以必须坐在一起想办法,将“上计”办得有声有色。

    既要给朝廷选拔出人才,提拔有用的俊杰,淘汰无能废物和摸鱼的辣鸡,也要让各方都能心服口服。

    这看起来简单,实则一点也不容易。

    “朝廷有都官考课七十二法,都是白字黑纸,存于尚书台。

    若是能照章办事,张某以为上计并不困难。”

    三十出头的张华慢悠悠说道,他似乎还嫌不过瘾,于是补充了一句:“张某可以将那七十二条一一背诵,甚至倒背如流。”

    卢钦看出对方是在开玩笑,于是叹了口气道:“真要按这些进行上计,只怕朝野官员十不存一。这官衙空了无人办事,那可还行?”

    张华摊开双手,无奈摇头道:

    “所谓考核,一曰品状,二曰考课,三曰监察,四曰清议,看似面面俱到。

    然面面俱有,同样也是面面皆无,一切都是流于空谈。

    最终还是讲门第,讲人脉,讲权贵提携。名符其实者又有多少呢?”

    张华说出了上计最无奈的地方,也就是他们这些考核官员选拔官员的衙门和人,完全是一怒之下就怒了一下!

    屌用没有。

    比如说石守信,按照他的功勋来说,他该被提拔到某些岗位上。

    但是他担任的官职,完全是司马昭想让他当什么官,他就该当什么官。一切都是以司马昭本人的好用为原则。

    跟石守信立下过功勋,也就是所谓的“业绩”,完全没什么关系,至少是没有对应关系,也跟考核原则没什么关系。

    换言之,石守信能当官,是因为司马昭觉得他能当,而不是尚书台御史台这些朝廷机构经过考核,觉得他应该当什么官。

    这两者之间看似只差了一小步,实则有云泥之别。

    只要石守信做的事情让司马昭满意了,那么即便是尚书台考核他的业绩直接差评,石守信也可以完全不鸟。

    这不是假设,而是实实在在,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也是张华等人认为上计的崇高“精神”,远远强于其具体狗屎“措施”的缘故。

    因为演来演去,都是花拳绣腿啊,穷折腾罢了,谁心里会舒服呢。

    “此番上计,只怕是晋王改朝换代的开胃菜。茂先(张华表字)啊,我看这秋收的庆典,或许会推迟或者取消。

    这上计的推进,你还是要多问一问晋王的意思,不要只想着朝廷。”

    卢钦不动声色暗示道,话已经说得很露骨了。秋收的庆典就是所谓的开国大典,只要曹奂下了退位诏书,立刻就会改名字。

    张华刚要开口辩解,便看到有个佩剑的武官,带着十几个亲兵冲进了尚书台衙门。

    来人正是石守信,和他麾下司隶台走狗鹰犬!

    卢钦不认识石守信,张华却是认识的,此刻脸上的微笑立刻收敛了起来。

    “司隶校尉办事,让尚书台所有在岗的官员,都来大堂集中!”

    石守信看向卢钦吩咐道。

    “石校尉,您来这是为了……”

    张华站起身,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问道。他完全不觉得司隶校尉应该来这里,也犯不着。

    “张华是吧,拿下。”

    石守信对身边的赵囵说道。

    赵囵上前拉住张华的胳膊,将其拉到亲兵队伍里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