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秘不发丧 (第2/3页)
司马炎也是松了口气,他原以为石守信作为司马攸的亲信,应该建议让司马攸登基的,没想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他顿时觉得石守信这个人还是挺不错的。最起码关键时刻知道顾全大局。
“这……会不会太匆忙了些?”
王元姬有些犹疑的问道。
石守信反驳道:“一点都不匆忙,这件事万万不可拖延。若是殿下不嫌弃,下官这便起草登基诏书。写好后,太子穿上龙袍,在太极殿龙椅上坐着,然后通知百官上朝。”
哈?这么草率?
三人都用惊骇的眼神看着石守信。
“登基大典的事情……”
司马炎心虚问道,这登基的典礼可不能马虎啊。
石守信懒得跟他们废话,只是对司马炎回了一句:“登基大典三日后再补。”
然后他就找来文房四宝,现场磨墨。
石守信在纸上写道:
“臣谨按:昔我高祖宣皇帝(司马懿)廓定中原,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克光前业,至于我皇考文皇帝(司马昭)神武应期,诞膺天命。平蜀戡吴,九域归仁;制礼作乐,万方协和。本欲垂拱太平,遽尔龙体欠佳不能理事,故退位让贤,以保江山社稷。
朕司马炎字安世,谨以眇身,嗣守洪基。仰惟先帝托付之重,俯察黎元企望之深。谨以吉日,即皇帝位。改元泰始,式遵前典。其大赦天下,与民更始。
惟尔百僚,各敬乃职。弼予寡昧,光济大业。庶几克明俊德,以承七庙之灵;允执厥中,永绥四海之兆。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泰始元年九月诏。”
王元姬与司马炎司马攸母子三人,看着石守信一气呵成写完,眼睛都看直了。
不得不说,这登基诏书写得中规中矩的,确实像那么回事。
“诏书在此,太子且盖上玉玺收好。待群臣毕至时,将其取出,由郑冲当众宣读。
微臣在洛阳宫中布防,有不服太子诏令者,斩之。
皇后于太子身边,垂帘听政,辅佐太子登基稳固局势。
此事最好今日就办,最迟不能拖过明日。
至于先帝的丧事,姑且秘不发丧,龙体放冰库地窖保存。
待局面稳固后,再发丧,大赦天下。”
石守信一口气说完,之间都不带喘气的。
司马炎有些紧张的抖了两下,没想到王元姬与他们母子三人商量半天都难以抉择的问题,在石守信口中居然这般轻松。
“石将军,那我应该做什么?”
司马攸询问道。
他本就没有夺司马炎大位的心思,自然也不在乎司马炎是不是要马上登基。司马攸的心思很深沉,只要司马炎一天不死,他就一天不会招惹这些事。
但司马炎那个傻大儿司马衷,司马攸可就不会这么讲客气了。
“殿下将所有洛阳禁军的将领,都召集到大司马门附近的城楼签押房内,摆上酒席,陪他们吃酒。
等朝会散去后,宴席就可以散去。
若有不从者,便是有异心之人,可杀之!”
石守信对答如流,显然早就在心中谋划好了,现在只是说出来而已。
王元姬眼中异彩连连,看向石守信的目光中带着火热。
这真是个人才啊!不折不扣的人才,关键时刻可以独当一面的大才!
“石将军啊,哀家过往对你有些误会,今日当着天子与齐王的面,给你赔个礼,是哀家错了,希望你不要见怪。”
王元姬起身要给石守信行礼,却是被后者连忙止住了。
“太后可别这么说,实在是折煞微臣了。
现在不是闲聊的时候。
事情分三步走:
第一步,微臣带太子亲信,将先帝的龙体带到冰窖妥善保存。
第二步,齐王殿下去召集洛阳城内的所有禁军将领,包括城门校尉与司隶校尉,在洛阳皇宫的大司马城楼内设宴款待他们。
第三步,天子与太后去太极殿,让宫中宦官们准备朝会的事宜,然后以天子的名义,召集朝中重臣来太极殿参加朝会。
微臣在处理好先帝的善后事宜后,便会召集左卫兵马,在洛阳宫中加紧布防,并在太极殿周围埋伏刀斧手。
若是朝会时出了什么意外,则微臣会带兵至太极殿,将不听号令者扑杀,请太后、天子、齐王放心。”
石守信对王元姬等三人作揖行礼。
“不先跟贾充他们通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