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9因信称义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29因信称义 (第2/3页)

,他大笑地指着杨永吉对众人道:“这确实是名门贵种。”

    根据后世研究表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的北朝以来杨氏众人,如北魏杨珍、杨继、杨播、杨钧,杨惠嘏,北齐杨愔,隋朝杨坚、杨雄、杨素等人均属伪冒,通过伪托汉魏旧门弘农杨氏,借以自抬身价。

    如今杨永吉愿意捐献五万斛粮食,在刘义真这里,他就是杨珧的后人。

    王镇恶、沈田子、檀道济、谢晦等人纷纷附和,反正他们又不姓杨。

    自五胡乱华以来,伪冒士族之人屡见不鲜,但是这年头没有DNA检测,只能因信称义。

    譬如北魏王慧龙,他自云出自太原王氏,是东晋尚书左仆射王愉之孙,十四岁时被刘裕灭了满门,只身逃亡后秦,在后秦灭亡后,又渡河投奔北魏。

    由于太原王氏有着酒糟鼻的显著特征,崔浩单凭王慧龙同样是酒糟鼻而认定他是太原王氏的贵种,并把侄女嫁给了他,但后来有南朝大臣逃往北方,曾指出王慧龙其实是僧人僧彬的私生子,并非王愉之后,但因为王慧龙娶了崔浩的侄女,此事不了了之。

    北魏后期,太原王氏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其中,太原王氏最显贵的晋阳四房,皆为王慧龙所出。

    也不怪刘义真愿意给杨永吉站台,关中一年的田租尚且不到三十万斛,杨永吉一口气献出五万斛,刘义真哪能没有回报,反正这又不是卖官鬻爵,不需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弘农杨氏其实尚有血统纯正的后人,如今都在南方,譬如杨修的六个孙儿,都是永嘉年间南渡,俱有美名。

    又譬如杨奉的后人杨亮、杨佺期父子,一个当过东晋梁州刺史,一个曾任东晋雍州刺史,都是地方大员,但在杨佺期被桓玄攻杀后,弘农杨氏就已经没落了。

    若非刘裕攻灭桓楚,杨佺期之弟杨思平,堂弟杨尚保、杨孜敬等人,如今还不知道藏身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