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攻敌必救 (第1/3页)
一计不成,并不会有损刘义真的威望,以及晋军的士气。
毕竟,从明面上看,是魏军胆怯,任人羞辱拓跋嗣,也不敢出营交战。
但终究是要拿出一个应对之策,不可能真的带兵攻山。
如今单是邙山上,就有四万魏军据守山寨,尽管其中不乏弱兵,但他们倚仗地利,用于防守却是足够了。
而刘义真加上朱龄石的人马,也只是与邙山魏军的数量旗鼓相当,刘义真若真的执意攻坚,就算夺下了山寨,哪还有余力再去攻打洛阳宫城与柏谷坞。
“魏人避战不出,而我又不愿强攻,诸位可有计策?”刘义真询问众人。
当然,目光最终是落到了谢晦的身上。
众人也随他看向了谢晦。
谢晦稍作沉吟,道:“为今之计,只有攻敌必救,方能诱敌下山。”
“不错。”刘义真微微颔首,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他让人把河洛地区的舆图送了过来,站在舆图前,刘义真手指孟津东北,说道:“泰始年间,杜预曾于孟津造桥,既有旧例,我欲在此搭设浮桥,作出渡河北上,进攻河内之状,魏人恐惧后路被断,粮草不济,岂能坐以待毙!”
杜预的旧桥,即后世所称的河桥,早在八王之乱时,就已被刘琨烧毁。
如今洛阳周边并没有桥梁直通河北,所以在原时空中,拓跋嗣决定南侵时,就曾特意询问于栗磾,能否在黄河之上建造浮桥。
刘义真的决定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河洛地区荒芜已久,粮食不多,魏军如果放任晋军攻占河内郡,他们早晚会被饿死在邙山上。
谢晦补充道:“还请世子书信一封,送往历阳,请求宋王出动水军,封锁黄河。”
然而,刘义真否定了谢晦的提议:“待水军北上,只怕为时已晚。”
此前刘义真北上的消息能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长安,是因为长江沿岸与商於古道上建设了大量的驿站,可以换人换马,接力传递消息。
但中原乱成这副模样,也别指望还有驿卒守着驿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