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2章 流放之地——兰芳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12章 流放之地——兰芳 (第1/3页)

    1891年8月13日,八桂临桂县西乡两江圩柚头村的一个世代务农家庭农家。

    在这个农家第三子出生时,出现了异象,红光满室,仙鹤鸣于屋顶,异香经宿不散。

    根据路过的文人记载,这个李家三子出生的时候时,不仅天现异彩,还有龙形云气绕屋三匝和红衣童子入宅——文章取自《李德邻的出生》一书。

    “真的太不要脸了!”

    新桂系第一师的师长徐启明看着面前这些,由副官收集的报纸,哭笑不得。

    他突然明白李长官为什么不想,亲自见这些被南华“流放”过来的读书人了,真的太不要脸了!这些读书人逢迎拍马的本事真的不小啊!

    就是他看完这些报纸的内容后,都不免会思考李长官真的是天命所归?

    文章上的异象被这些读书人解读为,上天授予李长官带领兰芳崛起的使命,并暗示李长官的领袖地位,早已由天命注定。

    兰芳建国在即,需要大量有文化的华人管理政府的运行,偏偏兰芳的华人太少了,有文化的就更少了,有从政经验的就不用说了。

    在这个时候,李德邻看到一则来自港岛的消息,报纸上写着,南华政府“焚书坑儒”,大肆抓捕读书人。

    于是,李德邻他和南华政府达成协议,让被南华政府逮捕的读书人来兰芳,为此,兰芳政府愿意接收50万柬埔寨男性移民。

    “师座,还有呢!”副官拿出另一堆报纸。

    李总统的私塾老师回忆说,李总统三岁就能背《三字经》,五岁会算算术,七岁就能帮母亲料理家务,取自《李总统小的时候》一文。

    《李德邻传》一书中,记载了李德邻在十岁时因不满私塾先生体罚,带领同学罢课,迫使先生道歉,凸显其“反抗精神”与“领导才能”。

    副官看完后都觉得羞耻,他不明白这些读书人是怎么写出来的,还给李长官写了好几本传记。

    李长官已经被他们夸得,身上充满着种种传奇色彩,不是身上趴着龙,就是出门遇到凤。

    “这里还有个更夸张的!”徐启明看到一份报纸的版面用大大的字体写着,《李德邻之人生观》的社评。

    文章批评李长官因婚姻而忽视兰芳的建设,称李长官是人生观之谬误,在于以个人幸福为建设前提。

    但随后笔锋一转,强调李长官迎娶多位妻子的婚姻,包括最近迎娶多位马来美人,实为兰芳之福。

    迎娶当地的原住民,可以帮助李长官减少原住民对华人统治的抵抗,让兰芳的事业更趋稳健,并希望李长官多与原住民联姻,一个两个太少了,还说一夫多妻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徐启明要不是知道这位作者的来历,他真就觉得他这是为李长官的事业考虑。

    这位社评的作者,就是在南华与多位女性有染,在南华公布一夫一妻制的当天顶风作案,迎娶了两位姨太太。

    “师座,我记得在民国这些读书人可是把李长官骂得狗血淋头的,怎么转过身就说李长官是天命之人。”

    “特别是这几个人,当时就是他们骂李长官骂的最狠的,现在还写什么传记,真的不要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