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国际观瞻 (第2/3页)
,逆势而上拓展了业务和资本,艾克达现在不在认为科曼是一个外行了。
屁股一直能够决定脑袋,科曼现在算是实绩在手,不是一般人可以质疑的。不管说什么,艾克达都可以先听一听。
“那么我就直说了,作为历史悠久的谷物交易公司,我希望路易孚达能够在非洲的一些地方,种植一些实验性质的稻米田,就是这样。”科曼也没有客气道,“我们当然是希望,能够出现使用非洲土地的种子。”
全世界主粮主要分为三种,法国目前只有在稻米这一项当中占有优势,此时同时掌控了曼谷和西贡两大交易中心了嘛。
但是在其他两项小麦和玉米上,法国本国的自然条件绝对不会出现小麦不够吃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出口能力。
至于玉米完全不可能战胜美国那个农业帝国,而且玉米是拉丁美洲的主要种植作物,美国在美洲的影响力根本不用多说。
按照全世界的主粮产量来算的话,玉米具有压倒性优势,总产量几乎不比小麦和稻米的总产量小多少。但玉米承接了饲料以及一些工业的需求,大部分玉米都不是给人吃的,所以反而在口粮上面,小麦和稻米才是世界上的主流。
比较小麦和稻米的产量,这两种作物难分伯仲,很多国家都是同时种植,尤其是面积比较大的亚洲国家。
稻米的单产超过小麦,在有大量降水的地方比如印尼爪哇岛,甚至可以做到两年九季。
只是因为稻米需要蜕壳,所以在经过蜕壳这一步之后,加上对水资源具有要求导致种植的国家偏少,稻米的总产量经过蜕壳之后要比减少百分之三十。
也就是说现在法国占据优势的领域,其实是三大主粮当中产量最少的。
美国在玉米种植上是具有绝对优势,这几乎是不可撼动的。
法国只能在小麦和稻米上想想办法,三大主粮当中对水的需求排名是稻米、小麦和玉米,玉米是三个当中最耐旱的作物,反过来稻米是最需要水的作物。
世界上水资源丰富的几个地方数都数的过来,东南亚是一个,亚马逊雨林算一个,但亚马逊雨林算一个,也可以不算。
亚马逊雨林的水太多了,乃至于到了二十一世纪竟然没有一座桥,入海口都不比渤海湾小。那地方在二十一世纪都没什么农业。
那么还剩下一个不缺水的地方,就是法属赤道非洲。在法属印支的稻米能不能直接移植到其他法属殖民地呢,当然是不可能的,两个地方的土壤不一样,黑土地长势良好的种子都不能黄土高原直接种植,敢直接移植大概率是绝产。
科曼就有朋友去关内的时候,因为不适应当地的蔬菜,后来带着家乡的种子在当地种植,只长个不结果。一个国家都这样,更何况是两个大洲。
肯定是要经过几年的培育,找到了适合非洲土壤的种子,才能进行大规模的种植。
法属赤道非洲的土地质量确实是差了一些,但在其他层面条件就很好了,雨热同季一般就出现在赤道附近,两年九季的爪哇岛就是典型例子。
法属赤道非洲的土地肯定不能和岛国农业天花板爪哇岛相比,但除了土地其他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