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别怕,就是借你们脑袋用用 (第2/3页)
的有小礼而无大义,或者说畏威不畏徳。
且不提这种极端慕强的心理究竟是好是坏。
反正对于现在的朱由检来说,他是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达成自己的目的的。
朱由检看着毛文龙等人,开口道:“先回都城,回去以后再说。”
毛文龙等人点了点头,心中担忧却不免更甚。
陛下的反应让他们明白,仅凭巨额利息和口头承诺,终究还是不够保险。
那陛下又会如何处理此事?这事可没那么好解决。
毕竟日本远在异国他乡,大明无法对其造成太多的直接影响。
半天过后。
朱由检等人回到朝鲜都城之内。
一回来。
朱由检不等毛文龙等人发问。
便直接带着他们来到行宫之中,指着朝鲜国内的地图开口说道:
“想要让日本老老实实的把银子借给大明,那就要从朝鲜边境入手。”
“朝鲜沿海地带的几座城池近年来饱受倭寇侵扰,在这些城池附近的岛屿上就有数十处倭寇聚集点。”
“大明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倭寇据点清扫一空,接着再将这些倭寇的脑袋送去日本。”
毛文龙等人听着朱由检的话,瞬间明白了陛下意图。
日本这个小国的德性他们也是了解的,多少有点贱皮子在里面。
所以若是大明能清除掉朝鲜地区的那些倭寇,再将倭寇的脑袋给送去展览的话。
那在这威逼利诱之下,日本必然不敢再对借钱之事有所推辞。
搞不好还会多借点银子出来。
毛文龙刚才在路上时也想到过这种解决办法。
可若是想用这招成功达到目的,就会发现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鸿沟挡在面前。
那就是那些小规模聚集的倭寇极难清理。
根本没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凑够威慑足够的倭寇脑袋给日本送去。
因为倭寇的据点,一般都在边境线附近的海岛上。
当他们听到有军队朝自己这边开拨的风声时,便会立即逃亡到海上或是其他岛屿。
等去剿灭倭寇的军队靠近之后,他们人都已经早跑没影了。
就算军队抱着泄愤的目的登岛,将他们的据点给砸烂烧光,实际上也起不到什么太大作用。
倭寇皆由武士组成,这些人平日里不事生产,生活来源主要靠抢。
跑路的时候,金银财宝之类的贵重物品,肯定是要随身携带的。
这样一来,留给剿伐军队的就只剩几间破房子。
废了这么大的劲,结果最后就捣毁几座茅屋。
而且人家还随时可以跑回来,重新再盖几间更好的出来。
这对任何一方势力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不划算买卖。
就连戚继光当年拿这群见状不妙就立即跑路的的倭寇,都没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
要不然也不会到现在大明沿海地区还有那么多倭寇存在了。
同样的。
如果这批倭寇真那么好解决的话,原本的朝鲜也事绝对不会放任他们存在这么长时间了。
甚至说。
由于李倧一直无法解决这些倭寇。
但又想将受危害范围降到最低。
李倧政权和倭寇之间,隐隐约约还有种达成默契的感觉。
即:平时别抢朝鲜抢的太过分,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面大家可以一起联手去抢抢附近的商船,那样获利更高。
李倧此举,或许是想招安,又或许是想一步一步麻痹对方再一网打尽。
但现在都不重要了,李倧已经死了。
唯一留下的有用条件就是,朝鲜中的一些官员和倭寇有联系。
而对于目前的大明来说。
若是大明想要扫平周边倭寇,实际上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但这有个前提是,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
这个时间毛文龙也不知道究竟要多久。
反正陛下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那一个月,是根本不够用的。
不过毛文龙也清楚。
陛下说及清扫倭寇之事,肯定是已经做好了深思熟虑的。
只是这次,陛下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那批倭寇?
把他们叫过来开会?用利益收买?离间攻心?远交近攻?还是其他什么?
可这些办法好像全都没法在短时间内见效……
而大明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
毛文龙和其他将领对视一眼,只见大家全都在皱眉深思。
显然。
众人都没能想出一个合适的办法去剿灭倭寇。
最终毛文龙也只得开口问道:
“陛下,倭寇向来狡猾,一听到什么风吹草动便会逃匿至海上,极难追捕。”
“臣等愚钝,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什么好的对策来缉拿他们,您可有圣意能指点臣等一二.”
话音落下,所有人全都眼巴巴的齐齐看向朱由检。
虽然如今这幅场面显得大家有些无能,但这也仅仅只是表面无能而已。
时间紧、任务重就先不提了,外面还有数个庞大的势力在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
而且最关键的是。
他们来到朝鲜满打满算也不过才几天时间而已。
这几天里,众人可是忙的连觉都没怎么睡。
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来了都得说一句难办。
对于众人期待的目光,朱由检自然是早就做好了准备。
那些倭寇对别人来说可能确实难以料理。
但对他而言只不过是一群小毛贼罢了。
倭寇喜欢跑?那就通过计谋让他老老实实的等着被杀便是。
朱由检直白吩咐道:
“先派个人连夜去通知附近沿海一带的倭寇,告诉他们大明王师已经攻下朝鲜国都。”
“而原朝鲜国王李倧却趁乱逃出都城,率人逃至海上,大明王师明日将出动军队追击李倧,让他们不必惊慌。”
毛文龙立即接话道:“陛下,您可是准备借着追击李倧的由头,趁机经过那些倭寇据点,然后对其发动突袭?”
朱由检点点头:“对,不过明日出兵有个事情需要着重注意,那就是即使真实出征的人可以不多,但声势却一定要够大。”
“让那些倭寇觉得大明不可能为了他们那一小撮人,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