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新“华生”! (第3/3页)
十分高兴。得知我正在寻觅住处,他猛地一拍额头,说道:“这真是巧了!今天早上还有个人跑到医院实验室里向我抱怨,说他找到了几间不错的套房,好得足以令人满意,却找不到人合租,分摊租金。”
“哦?”我顿时产生了兴趣,“如果他真想找一位合租者,我倒是再合适不过。我宁愿与人合住,也不愿独自居住。”
斯坦福德吐出一个烟圈,用一种颇为奇特的目光打量着我:“你还没见过夏洛克·福尔摩斯先生,或许你还不愿意和他做长期伙伴呢。”
“为什么?难道他有什么令人不快的毛病?”
“哦……我倒不是说他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他只是脑子有点古怪——迷恋于某些科学领域。据我所知,他倒是个很正派的人。”
“他也是个医生?”我问。
“不是——我完全搞不清他到底在研究些什么。我相信他精通解剖学,而且是个第一流的药剂师。但是,据我了解,他从来没有系统地上过医学课程。他所研究的东西非常杂乱,不成系统,甚至有些离奇;不过他确实积累了大量稀奇古怪的知识,足以让他的教授们都感到惊讶。”
……】
莱昂纳尔流畅地写着,根据“华生”身份的转变,进行了大量符合19世纪世纪情况的改写。
刚刚从医学院毕业,经济情况还不宽裕的“华生”,当然不会像原著一样整日在酒馆里面买醉。
「吸烟馆」就显得合适多了——伦敦、巴黎的大型咖啡馆、大剧院、歌剧院等场所都设有「吸烟馆」,供男士们吞云吐雾、交流看法。
它属于正规的社交场所,里面的客人吸食的主要是香烟、雪茄,以及阿拉伯水烟。
当然,当时的伦敦东区还有不少另类的「吸烟(土)馆」,所用烟土既有来自印度的孟加拉货,也有来自中国的云南货。
「吸烟(土)馆」最早的顾客是来自中国的移民水手,后来逐渐吸引了贫民、工人阶层来消费。
到了后来,甚至一些上流社会的“猎奇者”也慕名而至,成为伦敦文艺界的时髦做派,狄更斯就是常客之一。
不过无论吸的是哪里的烟土,器具用的却基本是中国式长烟管,用小灯或炭火加热烟土,然后躺在卧榻上享受——
这基本算是大清在19世纪最成功的文化输出,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很快,他写到了两人前往贝克街221B,初次会见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场景。
这才是开篇的重头戏,必须精准地展现出福尔摩斯那惊人的观察与演绎能力,也是成功的关键!
(今天先两更,精神太差了,后面会补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