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1章 满足之后是空虚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251章 满足之后是空虚 (第3/3页)

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我希望,你有勇气从头再来”后,她的泪水又无声滑落。

    她小心翼翼地将那期报纸剪下,压在了梳妆台的玻璃板下。

    她觉得这段话也是写给自己——一个被困于日常琐碎、偶尔会怀念婚前梦想的女性——的一种慰藉和鼓励。

    而在圣雅克街一家烟雾缭绕的小酒馆里,木匠马丁听到本雅明从世界各地寄给女儿的明信片时,他沉默了。

    他低声说:“他心里苦啊……他知道自己会变成累赘。”

    最后,读报人读到黛芬妮在济贫院找到少年本雅明,并最终将他如婴儿般抱在怀里告别时,酒馆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粗重的呼吸声。

    良久,老工人约瑟夫叹了口气,喝干了杯中的劣质葡萄酒:“妈的……这世道……但这娘们儿,是真硬气!”

    这个故事在他们看来,奇诡但真实,它讲的是命运的无常,更是苦命人之间粗糙而强大的爱。

    ——————

    而文学评论界更是被这部作品的完结推向了高潮,几乎所有的重要报刊都发表了长篇评论。

    《费加罗报》:“莱昂纳尔·索雷尔以《本雅明·布冬奇事》宣告了一位真正的家的诞生。……黛芬妮晚年抚养‘少年’和‘婴儿’本雅明的段落,让她成为了法国文学中最动人的女性……”

    《两个世界评论》分析视角则更宏大:“索雷尔先生完成了一项非凡的壮举。这部作品巧妙地编织了法国从大革命到第三共和国的壮阔历史。本雅明的一生,折射出整个世纪的动荡与变迁。

    结局暗示着无论时代如何更迭,人类最根本的体验——爱、失去、记忆、死亡——才是永恒的。”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同样给予了盛赞:“这部来自法国的奇书挑战了我们的认知。它的结局摒弃了任何形式的感伤,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温柔,呈现了命运的无常与人类的尊严。

    我们怀着无与伦比的期待,希望这位年轻的绅士,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

    《本雅明·布冬奇事》终于落下了帷幕,无论是巴黎,还是伦敦,读者们的内心在情感激荡过后,都开始空落落的。

    这部“历史奇情”,大大提高了人们的阈值,这时候再看其他平庸作家的连载,只会感到更加空虚。

    英国的《良言》杂志,则作出了令人意外的动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