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苏格兰场的声明! (第2/3页)
样的高峰。
他叫来助手:“告诉印刷厂,准备加印!还有,给巴黎的索雷尔先生发一封电报,就写,嗯——
‘伦敦已经入戏,静待下一幕。’”
而在贝克街21B的公寓里,阿瑟·柯南·道尔也买到了新一期的《良言》。
他抚摸着封面上莱昂纳尔·索雷尔名字旁边那行小小的“柯南·道尔”,心潮澎湃。
尽管现在只是作为助手被提及,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名字与福尔摩斯这个传奇紧紧相连的未来。
他走到窗边,望着楼下偶尔驻足、抬头张望的行人,心中默念:“莱昂,你……我们做到了。
我们让整个伦敦,都开始为‘夏洛克·福尔摩斯’而疯狂了。”
——————
《血字的研究》引发的热潮,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稍有平息,反而势头越来越猛。
伦敦,这座帝国的心脏,似乎第一次在文学作品的感召下,如此统一地律动。
口碑发酵的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预期。
起初,讨论还局限于俱乐部、阅览室和文学沙龙——
绅士们挥舞着杂志,激烈辩论福尔摩斯推理的合理性,或者模仿着他的语气,试图分析同伴的怀表或手杖。
但很快,这股风潮就突破了地域的局限。
在维多利亚车站的月台上,等待火车的职员们交换着对《血字的研究》的看法;
在格林尼治的码头,工人们在休息间隙,也能听到关于“那个能看穿一切的侦探”的只言片语;
甚至在海德公园推着婴儿车的保姆们,也会在树荫下低声交谈,猜测“RACHE”究竟意味着什么。
地方报纸的文学专栏开始转载伦敦同行的评论,或者发表本地文人撰写的读后感。
“福尔摩斯”和“血字的研究”迅速成为全英国文学爱好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这股席卷全国的“福尔摩斯热”中,各个阶层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共鸣点。
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折服于福尔摩斯那套严谨的“演绎法”,视其为科学理性精神的文学化身;
普通市民则被离奇的命案和神秘的悬念深深吸引,享受着智力猜谜的乐趣;
而许多年轻学生,不仅对福尔摩斯渊博的学识无限崇拜,而且对华生这个同龄人角色也倍感亲切。
这种广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