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9章 借钱抗清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99章 借钱抗清 (第2/3页)

气?

    阿济格从善如流,当即率军直奔德陵,将地面享殿、碑亭、明楼等所有建筑尽数焚烧捣毁。

    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盗墓知识,一行人找不到地宫墓门入口,只得作罢。

    在陵区,阿济格还俘虏了数百名守陵的士兵,结果仔细一看,竟然全是蒙古人!

    阿济格都蒙了,你们一帮蒙古人,怎么给明朝皇帝看守起了陵寝?

    难不成是为了报答木匠皇帝给你们发的那点岁赏?

    经过仔细询问后,他才得知,这帮蒙古人原来是漠南的蒙古难民。

    因为部落遭了白灾活不下去,这才冒着被割人头的风险,投奔明朝。

    一个叫王肇坤的巡边御史和一个巡边太监收留了这帮蒙古难民,给他们一口饭吃,并将他们编入名册,用来顶替那些给勋贵们干活的京营苦工,负责守陵。

    阿济格一听,眼珠一转,于是计上心来。

    他对着这群蒙古难民说道:

    “也罢,这坟我们也刨不了。”

    “你等要是想吃我大清朝的皇粮,就替本王冒个险,跑回昌平城去,想办法打开城门。”

    “只要城门一开,我就收编你们,给你们一口饭吃!”

    这群走投无路的蒙古难民与阿济格一拍即合,当即答应下来。

    于是,这群特殊的内应慌慌张张地就逃往了昌平。

    此时,镇守昌平的是太监王希忠和总兵巢丕昌。

    面对这群从天寿山逃来的蒙古夷丁,王、巢二人非但没有怀疑,反而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二话不说就将他们全部收入城中。

    能干出这事儿,倒不是因为两人愚蠢。

    实在是形势所迫,他俩真的没办法了,急需人手来协助守城。

    这两人以及驻守昌平的官员们吃空饷实在太狠了,导致麾下根本无人可用。

    本来吧,根据朝廷档案记载,昌平应该驻扎有守军三千,天寿山另有蒙古夷丁两千守陵。

    但实际上,由于各级上下克扣,昌平城内真正的守军只有可怜的三百人!

    而城内的大小文武官员,却多达五十余人!

    巢丕昌虽然名义上是一镇总兵,但他麾下能用的战马却只有一百五十余匹。

    如此离谱的官兵比例和悬殊的兵力差距,使得王希忠和巢丕昌根本想不出来该怎么守城。

    任何一点外来力量都被他们视为增援。

    当这群蒙古人来投时,城中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质疑,这帮人是内奸。

    他们压根就不敢往那方面想,甚至下意识地拒绝质问。

    而昌平的情况,也恰恰解释了为什么当初兵部侍郎张元佐,太监魏国征两人的行动不一。

    魏国征作为一个太监,对于昌平的内幕可能不是很清楚,所以才表现得勇于任事,按时出发。

    张元佐身为一个文官,而且还是兵部的高官,他能对昌平的情况不清楚吗?

    恰恰相反,张元佐心知肚明,只要去了昌平就是个死。

    所以他才会磨磨蹭蹭的在京城里拖延了三天,只要等城破了,他自然也就不用去昌平送死了。

    就这样,阿济格一个猛将,率领两万精锐浩浩荡荡杀来,结果一仗都没打,昌平就这么不攻自破了。

    他全程围观了一场闹剧。

    清军围城使得城内极度恐慌,几百蒙古内应突然发难倒戈,城内的守军一哄而散。

    至于城内的五十多个明廷官员,则被这群蒙古难民给宰了个一干二净。

    阿济格见状,不禁连连感叹,要是辽东的明军也这么对付就好了。

    总兵巢丕昌见大势已去,试图带着亲兵突围逃命,结果刚出城就被阿济格逮了个正着,当场生擒活捉。

    巢丕昌吓得魂飞魄散,连声高喊“我愿降!愿降!”。

    而阿济格只是轻蔑地扫了他一眼,便扭头对着手下吩咐道:

    “过几天往边墙送俘虏的时候,告诉陛下,这人虽然是个总兵,但实则是个草包。”

    “陛下最喜欢对降将搞什么解衣推食的把戏了。”

    “让陛下千万别自降身份,这种草包实在不配。”

    就这样,巢丕昌被俘后,清廷上下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也没有再受到任何重用,从此消失在了记载中。

    攻陷昌平后,阿济格志得意满,继续率军向北京推进。

    然而,大军行进至巩华城(沙河)时,却意外遭到了有效抵抗!

    简直是破天荒了。

    巩华城守将姜瑄(姜瓖之弟)率领部下死守严防,清军前锋刚抵近城下,就被城头猛烈的炮火轰退。

    阿济格十分纳闷,这一路过来顺风顺水,怎么到这里就碰了钉子?

    于是他便命人将俘虏巢丕昌带来问话。

    巢丕昌哆哆嗦嗦地回答道:

    “回……回王爷,巩华城守将名叫姜瑄,他带的都是京营的人马。”

    “京营?”

    阿济格听了更纳闷儿了,

    “京营不就是一群少爷兵、叫花子兵吗?”

    “当初己巳年的时候我也来过,我记得你们的京营只会自己打自己人,好像还射伤了那个叫满桂的?”

    “怎的现在突然换了一副模样?”

    巢丕昌连忙解释:

    “王爷有所不知。”

    “皇帝重用了一个叫黑云龙的将领,听说是从大凌河逃回来的。”

    “这黑云龙在鞑……贵国那边待过几年,对贵军的战法颇为了解。”

    “黑云龙逃回来后,皇上对他信任有加,还授予其京营副将之职,并委以整顿京营的重任。”

    “皇上要什么给什么,黑云龙借此淘汰了大量老弱,并招募了许多蒙古、辽东的难民充实队伍。”

    “如今从巩华城到西山一带的防务,皆是由黑云龙负责。”

    “他麾下的神枢营精锐,都是从九边抽调来的精兵,又经过他亲手调教,战力……战力确实是不俗。”

    有一说一,从朱由检登基以来,虽然干了不少蠢事,但他在整顿京营这件事上,确实投入了不少心血。

    朱由检搜刮了这么多民脂民膏,倒也没留着自己享乐,几乎都用在了整顿兵马身上。

    他深知京营糜烂,不堪一战,故而力排众议,启用有实战经验、熟悉清军战术的反正将领黑云龙。

    并给予其相当大的自主权和资源,试图打造一支真正能保卫京师的精锐。

    而黑云龙也不负所托,通过汰弱留强,改变训练方式等法子,使得京营的战斗力有了不小的提升。

    虽然可能比不上辽东的关宁精锐,但据城而守,应该不成问题。

    听完巢丕昌的话,阿济格这才恍然大悟:

    “黑云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