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双喜临门 (第3/3页)
“此外,传令贵州各部,暂时不要全部回朝。”
“留两万精锐,分驻各要害之地。”
“贵州各府县暂时军管,等我派遣官吏接手。”
“趁着这个时间,让他们组织人手,修筑堡垒城池,并招募当地百姓编练民兵,比例按汉四夷一,以为长久戍守之计。”
一番安排过后,天色也不早了。
江瀚是身心俱疲,也不想再处理公务了,便朝内侍吩咐道:
“摆驾,回长春宫。”
在内侍的簇拥下,江瀚踏着暮色,回到了王府后宫。
刚走近长春宫外,只见大殿外灯火通明,不少内侍、婢女聚在门外,正交头接耳地讨论着什么,神色间还带着几分期待。
江瀚见状,随即上前轻咳一声,询问道:
“都聚在这里做什么?”
“天色不早了,王妃还没歇息?”
众人听见他的声音,慌忙跪倒一片,齐刷刷地行礼:
“参见大王!”
一个领头的内侍上前膝行两步,回应道:
“启禀大王,今天午后王妃突感不适,已经接连请了几批郎中入宫诊治。”
“奴婢们心中牵挂,故而在此等候消息。”
江瀚闻言,心头一紧,也顾不得多问,立刻迈步走进殿内。
只见殿内烛火通明,几位女官和郎中正各自忙碌,脸上虽有忧色,但似乎并不十分惊慌,反而隐隐带着一丝喜意。
见江瀚进来,众人连忙起身。
“都免礼。”
江瀚摆摆手,径直走向内室,隔着纱帐轻声问道:
“翌颖,你感觉如何?”
“身子哪里不适?”
帐内传来王妃王翌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柔弱:
“劳王上挂心,并无大碍。
“已经请郎中看过了,说是……说是……”
帐内之人似乎有些羞怯,突然顿住了。
江瀚等了片刻,没听到下文,心中更是疑惑,随即转头看向外间侍立的几位郎中。
其中一位姓张,是前代蜀王府上的良医正。
江瀚的语气,立马凑上前去,低声询问道:
“张大夫,王妃究竟是何病症?”
“但说无妨。”
那张大夫闻言神色一禀,随即躬身到底,大声回应道: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王妃并非有疾,乃是喜脉!”
“娘娘这是有喜了!”
听了这话,江瀚猛地一怔,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有喜了?”
他猛地看向帘幕,又看向良医,
“此话当真?确定无误?”
张大夫郑重地点了点头:
“回大王,千真万确!”
“老夫与另外两位同仁都已看过,脉象流利如珠,是典型的滑脉,乃是喜兆无疑。”
这时,一旁侍奉的女官也适时开口,证实道:
“王上,张大夫是圣手,断不会错。”
“而且今日午后,已经先后请了三位郎中来诊过脉了,众口一词,都说是喜脉!”
听见这个消息,一股巨大的喜悦油然而生,把江瀚连日来的操劳和疲惫一扫而空。
他朗声大笑:
“好!好!好!”
“通通有赏!”
殿内众人闻言,齐刷刷跪倒在地,高呼道:
“恭喜王上,贺喜王上!”
江瀚满面春风,随即大手一挥:
“同乐!同乐!”
说完后,他又重新走向纱帐,声音变得格外温和:
“翌颖,你感觉怎么样?”
“害喜严重吗?”
可等了半天,里面也不见回话,江瀚也不以为意,随即又找上了张大夫。
“王妃有孕大概多久了?”
“一切可还安稳?”
张大夫恭敬地一一答道:
“回王上,根据脉象看,胎气平稳,孕程约有一个月左右。”
“王妃只是恶心呕吐而已,正常反应,休养几日便会好转,大王无需担忧。”
江瀚闻言,这才放下心来。
他想起自己这段时间忙于政务,对王妃的关心确实有所疏忽,心下不免有些愧疚。
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很可能是这个政权的继承人,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他当即神色一肃,对一旁的内侍总管吩咐道:
“王妃初有身孕,此乃社稷之福,头等大事,绝不可有丝毫马虎。”
“你立刻去,将原先蜀王府的几位王府医官,以及城中善于此道的名医都给请来,组成一个安胎诊脉的班子,共同调理。”
“其次,所有开具的药方,必须由所有大夫共同审议,确认无误后才可照方抓药。”
“府库里的药材,要提前查验一遍,煎药过程更要严格把关,以确保万无一失。”
内侍总管深知此事重大,连忙躬身应道:
“奴婢遵旨!”
“必定竭尽全力,保证王妃和王嗣安康!”
说完,他便匆匆告罪一声,退出去安排起了各项事宜。
很快,王妃有喜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从王府传遍了整个成都官场,继而扩散到全城。
与一同传来的贵州大捷相比,这个消息似乎更能点燃官员和百姓的热情。
各级官员闻讯,无不感到欢欣鼓舞。
王嗣的诞生,直接关系到了政权的稳定传承。
他们的身家富贵、政治抱负都与这个新兴的政权密不可分、休戚相关。
而寻常百姓们对此也津津乐道,茶楼酒肆、街谈巷议间,充满了对王嗣的祝福与期待。
大家现在的日子过得这么好,全赖汉王一人之功。
如今王上有后,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好日子,还能延续下去,任谁听了这个消息,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到欣喜。
甚至发展到后来,百姓们开始在城中敲锣打鼓,庆贺这一喜事;
寺庙中更是香火不绝,前往上香许愿的百姓,几乎都要把寺庙门槛踏破了。
而得知这个消息的江瀚,也是让起居注官记下了此事:
“崇祯十年二月丙午,王妃有喜。”
“与贵州捷报同至,而民独庆嗣音,锣鼓盈巷,香火满寺,盖以国本已固,人心遂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