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银山东来 (第2/3页)
院陈子壮,王铎,蒋德璟,孙三才,皇店司的曹化淳、李继周、郑之惠参加的国事秘密经济会议已经进行了两天了。
其中周延儒、吴宗达、陈以闻、杨嗣昌四人都有户部侍郎衔,周吴二人是正印的南户部左右侍郎,陈杨二人都是挂户部侍郎衔,其中陈以闻是杨一鹏推荐起复的,也在户部主持工作。
侯洵保命能力确实不错,牵涉进蓟州粮案,居然能从诏狱活着出来,只是降了一级,然后就又担任十分重要的户部银行总理了。
吕维祺则是因地方政绩,大计“卓异”,按例升官,但朝中无人,他被随意安排到了南工部。这反而因祸得福,银行成立时,他成了第一任工部银行的总理。
皇店司的副总理、日月商会会长金英彻底失踪了,但总监李继周调到南京来了,司礼监推荐的郑之惠则接替了金英的工作。
这场秘密经济会议刷新了大明官员和太监们的三观,银子太多居然不是好事啊。
今天是第三天,小皇帝要来,大家的调查汇总,策略应对,分歧主张都要应该要拿出来。像吴宗达、陈以闻、侯洵、吕维祺基本都是第一次直接面君议事,更必须要展示能力。
吴宗达和侯洵其实都见过多次小皇帝,只不过没有单独开口的机会,他俩要好点。陈以闻是起复官员,吕维祺是地方调任中央,两个人都是第一次见小皇帝,传说太多,手心都是汗。
朱慈炅的担忧有些确实存在,也把刘一燝唬得一愣一愣的。但这些问题,对于老刘来说,超纲了,他也不懂。所以,他主持的会议,他自己发言很少,更多是听取意见。
银币问题,杨嗣昌提出了“银元券”,但这不就是改头换面的宝钞,宝钞的信誉可是一言难尽,反对声音非常大。
周延儒提出“盐引代银”,刘一燝都被干沉默了。还盐引,盐引都快废了,你怕是不知道皇店司的盐场产量,大明以后不管盐商只管盐场了。
吴宗达提出干脆就用银子,西班牙人的十字币也收。杨嗣昌和天工院都不干了,跟西班牙谈这么久为的啥,还不是皇帝说的铸币税。
这个税太恐怖了,要顶朝廷许多年的收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