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这个项目我叶谨言投了 (第3/3页)
谨言看不看不好,直接就在上面签了字,完了把合同交给杨牧野。
“这下可以放心了吧?”
看出叶谨言确实非常心急,杨牧野也没急着看合同。
当然也没急着签字。
这份合同最大的作用是信誉背书,合同在手,杨牧野就能放心把网红图书馆的构想告诉叶谨言。
“叶总,你之前的图书馆项目思路是什么,方便跟我讲一讲吗?”
“效仿国外的社区图书馆那样,在小区里配套建图书馆,可是除了我以外,公司里没有人肯支持。”
说起这件事,叶谨言显得颇为无奈。
反而是杨牧野一点没感到意外。
效仿国外社区图书馆,给小区配套建设图书馆,这怕不是《意林》看多了?
事实上国外的社区图书馆并没有某些“公知”所鼓吹的那么大作用。
而国外的普罗大众也根本没有那么多人爱学习和阅读。
国内小区配套图书馆,除了拉高房价增加购房人负担之外,杨牧野再想不到还有其他作用。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书房这个以前商品房都会有的配置,在越来越多的新房设计中已经被抛弃。
毕竟房价越来越高,普通人在家里弄个书房的性价比越来越低。
连家里书房都在逐渐消失,小区还要配套建图书馆这不搞笑吗?
而那种富人住宅区更加没有必要,人自己家里就书房,看书还需要去图书馆?
“叶总,你觉得人在什么状态下进图书馆的可能性最大?”
叶谨言本想说知识匮乏、精神空虚,但一看杨牧野问这话时的表情,就知道这肯定不是正确答案。
索性闭口不言,等着杨牧野自己公布答案。
“我的答案是有时间有钱。”
然后新的问题来了。
人在什么时候既有时间又有钱。
杨牧野的回答是旅游的时候。
然后还特别强调,自己所说的旅游并不是那种行程塞满,一个景点接一个景点,走马观花似的那种旅游。
而是停在一个地方,住几天,慢慢体验当地的人文和自然风景。
一种慢生活式的旅游。
听到这儿,叶谨言已经咂摸出一些味道了。
“你的意思是,要把图书馆建在旅游城市,做成当地一个景点吸引游客们进去?”
“最好同时配套茶饮咖啡一类的轻食服务,否则单纯建图书馆别说收回投资,日常维持都是个难题。”
杨牧野马上就给叶谨言泼了一盆冷水。
不过这并没有妨碍到叶谨言的热情。
毕竟这已经是他听到的最靠谱也是最能说服公司董事们同意的一个方案了。
“还有呢?”
叶谨言有些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杨牧野也没有藏私,将上辈子那些网红书店的经营模式一股脑说了出来。
“文创周边,叶总可以将其直观的理解为旅游纪念品,这一块如果能做出爆款的话,利润也非常可观。”
“然后就是举办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带动衍生消费。”
“除此之外,还可以寻求与政府补贴和商业地产商的合作,用更低的价格或是租金拿到场地,以图书馆带动当地旅游和商圈客流。”
叶谨言是一个情绪轻易不会产生波动的人,但这一刻他眼中确确实实燃起了激动兴奋的光芒。
直觉告诉叶谨言,这就是他苦苦寻找的图书馆项目的未来蓝图。
此时此刻,叶谨言想的都已经不是要不要投资这个项目,而是怎么投。
杨牧野很光棍的表示,自己手里没那么多闲钱,所以投资主体只能是叶谨言或是精言集团。
自己负责出出主意,顶多也只能有限的参与一下。
比如说图书馆建成后,通过互联网将热度炒起来。
叶谨言大手一挥。
“钱不是问题,你觉得这家图书馆该取个什么名字?”
杨牧野和一旁的范金刚都愣住了。
知道叶谨言急,但没想到会急到这个程度。
这就好像两人相亲,刚一见面,叶谨言就问对方想好以后孩子叫什么名字了吗?
杨牧野灵机一动。
“叶总觉得韶华书屋怎么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