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格局打开,云苗村的新生 (第2/3页)
“恰恰相反,我相信叶总肯定能给村民一个公道的价格,可人心都是不会满足的,现在公道的价格,将来大家未必还会这么想。”
让出祖辈留下的房子,短时间获得一大笔钱,很多人未必能守得住用得好这笔钱。
而且从长期来看,古村落整体开发,商业运作成功,村民们将来肯定会后悔,觉得当初房子卖便宜了。
最理想的合作模式,是要让双方都能从这个项目当中长期获益。
说白了,杨牧野是想给云苗村村民找个长期“养老保险”。
叶谨言听后笑了。
“在我面前就不用藏着掖着了,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我还指望着你帮我们做通村民还有村里的工作,你要是能拿出一个令我们双方都满意的方案,我没有理由会拒绝。”
见叶谨言将话挑明,杨牧野拿起自己茶杯,往桌子中间一搁。
“这里是山上的老村。”
接着他又拿起叶谨言的茶杯,往自己茶杯右边一放。
“这里是山下的新村。”
如今云苗村的情况是,还在山上老村有房子的人家,只占全村的一半。
“只补偿山上有老宅的村民,那些当初让出山上老宅到山下批地建房的村民肯定会闹,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而且如果采用房屋产权调换的方式收取山上老宅,势必要在山下重新批地建新宅,这些新宅如果建太好,同样会惹来另一半村民的眼红。”
说到这儿,杨牧野看了一眼正盯着代表山下新村那只茶杯,若有所思的叶谨言。
“风物长宜放眼量,叶总这么有格局的人,不如趁这个机会,把新村一同改造了。”
叶谨言抬起头,似笑非笑看着杨牧野。
好小子,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
借着图书馆项目,想让我给你们云苗村全体村民免费换新居是吧?
戴茜也看出了这一点,当即反对道:
“你的想法对只对村民有利,精言集团付出那么大代价却没有明显的好处,董事会肯定不会同意。”
话音刚落,叶谨言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没关系,先让他把话说完。”
杨牧野没有急着解释,而是先问了叶谨言三人一个问题。
“叶总,喜洲、双廊这两天你们也去了,这两个地方未来你们觉得谁的商业前景更好?”
戴茜抢先开口:
“我更看好双廊,毕竟是在洱海边,海景不管是对住宿还是餐饮,都有很大的加持作用。”
董教授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商业上的事情他不懂,但从建筑方面,他更喜欢喜洲“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民族特色建筑群。
两人说完,叶谨言看向杨牧野好奇地问:
“双廊和喜洲,你选哪个?”
我全要!
杨牧野拿起董教授面前的茶杯,往自己茶杯右边一放。
“这里是洱海边,以前我们村子打渔停放渔船的地方,区位条件和双廊别无二致。”
三个茶杯呈“品”字形摆放。
杨牧野先指着叶谨言的那个茶杯:“精言集团帮助云苗新村重建改造成仿照喜洲那样的白族特色民居古镇。”
接着又指着董教授那个茶杯:“作为交换,云苗村将洱海边的这块地交由精言集团开发成一个类似双廊那样的的海景旅游度假村。”
最后指着自己的那个茶杯:“形成古村落、白族特色民居、海景三位一体,融合山、水、人文的特色乡村旅游格局。”
说完,杨牧野抬头看着皱眉沉思中的叶谨言。
“叶总,您觉得这个方案能说服精言集团董事会了吗?”
村口。
阿桂婶一路扯拽着杨德清,来到树下乘凉闲聊的村民面前。
“德清,你跟大家把话讲清楚,今天这个考察团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杨德清两手一摊。
“我不是都跟你解释清楚了吗?叶总看上我们家那套祖宅,想把它买下来改造新建成图书馆,另外我家那栋老宅他也看上了,准备租下来改造成民宿。”
阿桂婶瞪眼看着杨德清:
“这就完了?村主任把我们大家一大早叫到村口迎接,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