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教学突破》 (第2/3页)
充满画面感和故事性的语言,一点点引导着小海。渐渐地,小海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他开始尝试着在白板上写下自己的思考步骤,虽然慢,却异常认真。
(金句: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那一瞬间,武修文仿佛看到一簇微弱的火苗,在那个沉默男孩的眼眸深处,被轻轻点燃了。
下课铃响时,许多学生竟流露出意犹未尽的神情。小海在收拾书包时,破天荒地抬头看了武修文一眼,小声而快速地说了一句:“老师,那首诗……挺好的。”
武修文心头一热,还没来得及回应,男孩已经背着书包匆匆跑出了教室。望着那略显瘦弱的背影,一种混杂着成就感和酸楚的情绪在他胸中弥漫开来。他想起自己初来海田时的格格不入,想起那些因为口音和教学方法被质疑的日子。这一刻,所有的坚持和挣扎,似乎都找到了意义。
他收拾好教具,刚走出教室,就看见黄诗娴正倚靠在走廊的栏杆上,显然是在等他。阳光洒在她身上,她脸色仍有些苍白,眼圈微红,显然一夜未眠,担忧着父亲的病情,但看向他的眼神却亮得惊人。
“武老师,”她走过来,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掩不住兴奋,“你刚才课上的‘灯塔’和‘舵手’,太棒了!我在隔壁班都听到你们讨论的声音了!特别是最后那个引导的方式……”
她语速很快,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和他分享刚才在窗外听到的片段,并就如何将这种情景模拟更自然地融入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的思维敏捷,见解独到,看着他的眼神里充满了纯粹的、毫无保留的欣赏和一种找到同路人的欣喜。
武修文看着她认真的脸庞,昨夜码头风雨中她脆弱无助的模样与眼前这个闪闪发光的她重叠在一起。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又软又胀。那些压抑的情感几乎要决堤而出。他想告诉她,昨夜他没说完的话是什么,想问她父亲情况如何,是否需要他做什么……
然而,就在他张口的瞬间,教导主任梁文昌笑着从不远处走来:“修文老师,诗娴老师,正好都在!李校长让我通知一下,下午放学后临时开个短会,专门让修文老师分享一下今天这节数学课的创新思路!赵皓星老师刚才可是大力推荐,说这种模式对语文思维启发也很有帮助啊!”
武修文微微一怔,连忙点头应下。黄诗娴也笑着表示一定参加。
梁主任满意地离开了。走廊里又只剩下他们两人。气氛似乎又回到了那种微妙的、欲言又止的状态。担忧、欣赏、未尽的话语,还有即将到来的会议……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黄诗娴抿了抿唇,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轻了下来:“那我……我先回办公室看看我爸那边有没有新消息。下午开会再见。”她顿了顿,又飞快地补充了一句,眼神关切,“你……你也记得抽空休息一下。”
说完,她转身离开,脚步不像平日那般轻快,却依旧带着一份韧性。
武修文望着她的背影,那句哽在喉咙口的关切终究没能及时说出去。他握紧了手中的教案本,纸张的边缘硌着他的掌心。
教学上的意外突破带来了喜悦,同事领导的认可带来了鼓舞,可她眼底的疲惫和强撑的坚强,却像一根细线,缠绕在他心上,微微地疼。
而昨夜那个关于举报叶水洪的突兀电话,像一片无法驱散的疑云,重新浮上心头。那真的只是巧合吗?
阳光温暖,他却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寒意悄然蔓延。
……
下午的教研会议开得出乎意料的热烈。
小小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不仅六年级的数学老师来了,连赵皓星等语文老师,甚至其他年级一些没课的年轻教师也闻讯赶来,想听听武修文这节“出名”的数学课到底是怎么上的。
武修文站在前面,起初还有些拘谨。他不善言辞,尤其不习惯在这么多人面前剖析自己的教学思路。但当他的目光触及台下坐在角落的黄诗娴——她正对他用力地点点头,眼神里是全然的信任与鼓励——还有李盛新校长那充满期许的温和目光时,他深吸一口气,将心底那股怯意压了下去。
他没有讲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坦诚地分享了自己昨夜的恐惧和感悟,分享了看到小海那样沉默的学生时内心的焦灼。“我只是觉得,知识不该是冷冰冰的、令人害怕的浪头。它应该是灯塔,是船桨,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自己能行的力量。”
他详细讲解了如何将一道典型的、学生普遍畏难的“工程问题”应用题,改编成需要小组协作寻找“灯塔”的“破浪行动”。他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