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教学心得》(上) (第2/3页)
修文点开了PPT的第一页。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用一个个真实的学生案例、一页页精心拍摄的学生作业照片、一段段他自己录制的课堂小片段,将他之前所有的思考和准备,娓娓道来。
他讲到如何把“修一段公路”的应用题,变成“为我们海田镇规划一条最美的滨海步道”,让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为了“步道”的长度、宽度、预算争得面红耳赤,却又在争论中牢牢掌握了知识点。讲到那个关于“圆”的小诗,他甚至在台上轻声念了出来:“规尺一转,便是世界方圆;圆心一定,便有轨迹万千……”诗句简单,却蕴含着数学的哲理与美感,台下不少语文老师,如赵皓星,眼中都露出了惊艳的神色。
“赵老师后来还跟我开玩笑,”武修文适时地互动了一下,看向赵皓星,“说我这数学诗,抢了他们语文课的风头,弄得他们班孩子写作文都开始讲究起逻辑和结构了。”
台下发出一阵善意的轻笑。赵皓星也笑着摇了摇头,算是默认。这话半是玩笑,半是事实,却巧妙地印证了武修文教学方法带来的跨学科积极影响。
当他讲到转化后进生李壮的案例时,台下变得格外安静。他展示了李壮从最初满是红叉的作业本,到后来虽然字迹依旧歪扭,但正确率显著提升的练习卷,还有一张他抓拍到的,李壮在篮球场上进球后,兴奋地朝他比了个“耶”的照片。“教育,有时候不止在课堂。”武修文的声音低沉了几分,“可能是在操场的一次击掌,可能是在走廊里一次随口的关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反复强调他们的缺点,更重要。”
他的叙述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满满的细节、实践后的反思以及那份几乎能触摸到的、对学生的爱护与责任。成功时,他不居功;遇到困境时,他毫不避讳地剖析自己的不足。这份真诚,像一股温润的溪流,悄然浸润了在场许多老师的心。
黄诗娴在台下,几乎移不开眼睛。台上的武修文,仿佛自身在发光。她见过他生活中的窘迫与可爱,见过他情感上的迟钝与温柔,但此刻,她见到了他在专业领域散发出的独特魅力——那是智慧、真诚与热忱交织出的光芒。她的心跳,随着他讲述的每一个起伏而加速,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感和汹涌的爱意,在她胸臆间激荡,几乎要满溢出来。她只能用力地攥着自己的手指,才能克制住那份为他欢呼、为他鼓掌的冲动。她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他,那眼中的星光,璀璨得让偶尔瞥见她的郑松珍,都忍不住在心里啧啧感叹:“完了完了,诗娴这丫头,算是彻底栽了!”
武修文的发言接近尾声。“最后,我想说,”他的语气变得更加郑重,“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家庭的未来。我自知还有很多不足,未来的路也很长,但我愿意继续摸索,继续学习,希望能和各位同事一起,为海田的孩子们,多点亮一盏灯,多铺上一块砖。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他躬身行礼。
台下寂静了足足两三秒。
然后,掌声如同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热烈、持久,充满了真正的认可与赞赏!
李盛新校长坐在第一排,脸上露出了欣慰而又自豪的笑容,带头鼓着掌。梁文昌主任一边鼓掌,一边连连点头。
“讲得太好了!实实在在,都是干货!”有老师低声赞叹。
“那个用诗歌学数学的想法真妙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另一位老师附和。
“武老师确实有心,对学生是真好。”
议论声几乎是一边倒地褒扬。就连一向严肃的林方琼,也一下下地拍着手,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