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家书与圣旨(一更) (第2/3页)
苏清鸢与广固司马家结怨,彼辈势大,睚眦必报。先前司马家大管家司马鉴曾亲临沈堡,以势相逼,欲强索苏清鸢;后又于青峰山暗中设伏,意图截杀侄身,阻我前往北青书院。幸得齐岳、谢映秋等人相助,侄反将其擒杀,绝其后患。
不料今日司马韫竟以司马鉴失踪为由,亲临泰安,勾结同知罗文渊,伪造文书,擅调东厂缇骑三千、青州镇军三千,并司马家私兵两千余,合共八千兵马,悍然围攻我堡。彼等不顾侄出示北司身份、严正警告,强闯堡界,侄为自保,不得已率众力战,弩砲齐发,浴血退敌。虽侥幸保全基业,然杀伤官军近千,罗文渊亦被重伤擒拿。此事闹得沸反盈天,恐难善了。
司马韫之子官拜大理寺少卿,权柄颇重,其余四子亦皆居朝野要职,盘根错节。此番司马家咄咄相逼,侄观其言行,恐非仅因私怨,彼似有意借题发挥,觊觎我沈堡三条灵脉之利;侄曾拷问司马鉴,得知司马韫与御马监典簿太监过从甚密,此番悍然发难,或欲罗织罪名,动摇伯父于御马监之根基,助其党羽谋夺提督之位,其心可诛!
侄深知京师水深,伯父处漩涡之中,步履维艰。然此事关乎家门存续、灵脉根基,侄不敢隐瞒,唯有据实以报。
伏乞伯父审时度势,酌情斡旋,早做筹谋。侄在青州,必当谨守基业,随机应变,以纾伯父远虑。
临书仓促,不尽所言,伏惟珍摄。
侄天谨上!
他又取出一枚珍贵的机关信筒,在机关内打入一道纯阳元力,一旦这信筒被人以非正常的形式打开,或是三次开启错误,筒中密信便可自毁。
与此同时,泰天府衙后堂。
知府孙茂面色灰败,听着面前一位身着青袍、气息沉凝的武修回报。
此人姓赵名乾,是孙茂的辅御师,修为五品,是他最亲信的臂膀。
当孙茂听到官军死伤近千人时,就觉眼前一黑,几乎当场昏厥,勉强扶住桌案才稳住身形。
待闻及罗文渊重伤被擒,生死不明,他更是浑身冰冷,如坠冰窟,仿佛已看到自己仕途尽毁,甚至性命不保的凄惨下场。
孙茂嘴唇微颤,定定看着他的这个辅御师:“此事~果真?确定无疑?”
那赵乾一声苦笑:“是我亲眼所见,岂敢欺瞒主上?且镇军死伤数百,想必不久后,镇军那边就会上报。”
孙茂连牙齿都开始打颤,他瘫坐在椅上,喃喃自语,“他怎么就敢——他怎么就能这么狠?那小混账,他哪来这么大的胆子?那可是朝廷兵马啊!他就不怕朝廷问罪?罗文渊也是,好好的非要去招惹沈家,我当初就不该纵容他拿印——”
他心中充满了悔恨,早知沈天能无法无天、行事狠绝到这个地步,他今日无论如何也不会默许罗文渊动用那方官印,哪怕得罪司马家,也比如今这局面要好上万倍。
他越想越怕,随后猛地站起身,在案前铺开宣纸,颤抖着书写呈文。
“——泰天府同知罗文渊,今日私盗府衙官印,伪造稽查公文,擅自调遣东厂缇骑与青州镇军,围攻北司靖魔府镇抚沈天宅邸,此举皆为罗文渊个人所为,与本职无涉。本职察觉后,已无力约束——“
写罢两封一模一样的呈文,孙茂想了想,从旁边的箱子里取出一个木盒,从中拿出四十万两银票,分别夹在两份呈文里面。
孙茂随后感觉不够用,又拿了四十万两放进去,这才将之交给赵乾:“用最快的速度,分别呈递青州布政使司和青州按察使司!务必亲手交到二位大人案前,告诉他们沈堡战况,拜托转圜!尤其按察使那边,请左大人务必拉我一把。”
赵乾领命匆匆离走后,孙茂整个人又瘫在了太师椅上,冷汗浸湿了后背官袍。
这八十万两已是他这一年知府的所有收入了,希望能挽回他的官途。
不过仅凭这两封呈文,恐怕还不足以完全脱身,还得寻一良策——
就在孙茂心乱如麻,思索应对之法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下人匆匆至堂前禀报:“老爷,崔御史已返回钦差行辕,此刻——此刻已到了府衙中堂,说让您即刻过去,解释今日城外大军调动及交战之事!”
孙茂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脸色更加灰败。
一个时辰后,钦差行辕临时设于府衙的大堂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右佥都御史崔天常端坐主位,面沉如水,不怒自威。
北镇抚司千户王奎按刀坐于其侧,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堂下众人。
青州镇守太监魏无咎称病未至,但派了一名掌班太监旁听。
旁边两侧,则坐着泰天府四大名门望族燕、白、陈、林的家主。
他们是泰天府仕林领袖,故此也被崔御史请来旁听见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