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新情报,旧船厂日记中的烀饼(感谢一道精致的灰,盟主加更) (第3/3页)
转述道:
“网友说什么禁欲系包子,一定要来尝尝。哈哈哈哈。”
一边说着,自己就笑了起来。
郑阿姨也看了视频,甚至儿媳妇破天荒地找话题跟自己还聊了聊。
但她真不太懂这些东西。
还是孙子帮忙找到的相关内容。
不过,赚钱这俩字,她听明白了,而且赵仪琳也跟她讲过陈舟发钱的事情。
郑阿姨心想:这老板人真中啊。
比之前的老板还好咧,肯定能发大财。
自己就在这踏实干,也肯定能把养老钱,攒出来。
七点半,情报刷新。
陈舟总感觉以前一边干活一边看,有点偷偷摸摸的。
现在好了,可以暂时将工作交给郑阿姨,自己专心地查看情报了。
【市井秘闻(稀有)】:海滨市老船厂三号仓库的办公室里,有一本遗落的日记,第40页上面记载着年代特色美食“烀饼”的做法。该美食取材杂粮、蔬菜,符合当下市场需求。
先说烀饼,陈舟还真没吃过。
甚至是听着都有点陌生。
按理来说,即使是地域性的美食,传播范围也不会那么窄。
可能确实是年代感有点强了。
不过一份老食谱,竟然还能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管他适不适合卖的。陈舟确实挺好奇的。
做一做,尝一尝,总归没什么问题。
情报中提到的这个地点,陈舟不陌生。
因为附近有个地铁站,所以老船厂地址后来规划盖商品房,这还是当初设计院里面的接的项目呢。
不过没钱继续投资。项目就烂在那了。
老船厂,也还在那继续老着。
这几天不忙的话,可以去转一圈。
待办事项+1。
然后是——
【食材快讯】:春季播种的玉米,即将大量上市。
搁在老一辈,什么季节下什么蔬菜,可能都属于常识、生活经验的范畴。
不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常识。
掌握着以前的农耕经验老人们,也得向儿孙学习怎么使用手机了。
这几天去菜市场,确实可以买一点,到时候往高压锅里一呲。味道估计不错。
第三条定向情报——
【食客动态(定向)】:未来三天内到店食客,将同比上周增长60%。
增加人手,完善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这是陈舟应对客流的方式。
他以前也上过班,并不喜欢加班。
如今小店基本盘在社区居民这里。面对这波客流,陈舟也就不打算加班了。
【市场消息】:据不完全统计,光明区餐饮行业员工缴纳社保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四十。
陈舟:做好自己。
刷新着情报,店里也刷出来一个,固定出现在周二的食客。
王队夹着那小公文包,今天看上去有点憔悴。
“又加班了?”
王猛这次找到了一个位子,他把包放在那里。转头回道:“晚上十点多打电话让我写东西,服了。今天多吃点。”
“上次的灌汤包吃过没?我感觉你这回来八个。”
王猛有点欲言又止。
“我有点后悔了,陈师傅,我不该拉着你拍视频的。”
“不能这样说啊,”陈舟玩笑起来:“咱俩属于双向奔赴。”
“再奔赴下去,我都该吃不上包子了。”
店内,小师妹听到这个王队要吃灌汤包,不由得看了看桌子上的20808餐巾纸。
还剩半包。应该够他用的了。
一滴不剩,明天更新时间得到晚上了,诸位。
一万字奉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