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雷场相思树》 (第2/3页)
《绿皮书》的评论,刘一民没有正面反驳,而是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绿皮书》在美国的销量以及美国一些报纸评论的摘选。
《花城》杂志的最新期,也趁机联系了在美国的朋友,拿到了几篇关于美国报纸评论,全篇刊登在了杂志上面。
其中有《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上面介绍了《绿皮书》自从在美国发表以来,引发的关注。
以及单行本发行以来,是美国当前最畅销的书之一。
【一本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绿皮书》】
【《绿皮书》犹如一束光,从历史照向未来:种族裂痕如何弥合?】
【种族的未来是爱和救赎……】
这些评论无一不在说,刘一民写的种族歧视是真实存在的。不过这铁证如山的事实,根本难不倒一些心向美国的人。
拿着杂志怒斥这是假新闻,是国内编造的假新闻。
走在燕大的校园里面,也有不少学生冲着刘一民窃窃私语。
来到中文系,严家炎递给了刘一民一个信封说道:“这是山大递来的邀请函。”
“什么内容?”
“山大从78年开始不是设立了一个美国文学研究协会嘛,他们想让你到协会去看看,去讲一讲课。”严家炎给刘一民科普了一下这个学会的来历。
这个学会是国内最早研究美国文学的协会,当时成立的时候,文化部和一些知名高校都派人参加了,燕大也去了。
“美国文学?关于美国文学除了海明威,我了解的还真不是很多。也就没什么要讲的,再说了,现在也没时间呀!”刘一民说道。
严家炎说道:“这信函是山大的校长吴傅恒同志送来的,老同志了,拒绝是不是不太好?吴傅恒同志今年六月份获得了美国哈弗大学的法学荣誉博士学位,这可是咱们国内第一个获得这个称号的学者。”
刘一民看了看信封上的日期是11月底,于是再次拒绝道:“严教授,我真没时间,我得好好准备一下去美国的事宜,我要是没准备好,给燕大丢人,那可是丢人丢到了国际上!”
听到这里,严家炎才不做强求,而是笑眯眯的让刘一民准备出国,有什么需要的跟燕大讲。
“还真有!”
“什么?系里面能办的,我一定解决!”
“我需要学校帮我兑换点美元,要不然我出国怎么办呢?”刘一民掏了掏空空如也的口袋。
严家炎听到也觉的头大,不过还是说帮忙跟学校说一下,学校再给银行打个招呼,让他兑换点美元。
“一个给咱们国家挣外汇的作家,出国竟然还要换美元,这是什么事儿啊!”严家炎无奈地说道。
“等咱们国家不缺外汇的时候,兑换就不用那么麻烦了!”刘一民说道。
“那一天得赶紧到来!”
刘一民从严家炎的办公室走出去,回到集体办公室。吴组缃笑着指了指刘一民桌子上的草稿:“还没写完呐?”
“刚准备结尾!”刘一民说道。
吴组缃闻言来了兴趣,搬着凳子做到了刘一民桌子旁边问道:“我能看一看吗?”
“吴教授,我说不能的话,您能搬着凳子回去吗?”
吴组缃翘起二郎腿,拍了拍自己的老BJ棉布鞋:“来都来了,哪还有搬回去的道理?”
“您看吧!”
刘一民走过来,将稿子递给了吴组缃。吴组缃抿了一口茶,老神在的看了起来。
“这名字有那么点意思!”吴组缃说完就不再言语,开始认真的朝下面看去。
这屋子除了刘一民,其余的都是老教授,年纪大了就畏寒,煤球炉子早早的就开始点上了。
不过这时候还会时不时打开通风,所以屋里面味道不是那么浓,等到屋子里煤气冲天的时候,刘一民估计平时就不会坐在这里了。
煤球炉子的味道哪儿有暖气舒服啊!
吴组缃看稿子的时候,刘一民开始写《绿皮书》的话剧剧本。等到几个小时候,吴组缃才从座位上站起来,笑着说道:“好作品呐,和《凯旋在子夜》一样的好作品。”
其余的几个教授看到这个情况心里面痒痒,也都走了过来,询问是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