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4章 单书最高稿酬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324章 单书最高稿酬 (第3/3页)

佛大学给的十五万美元啊!”

    李书一听十五万美元,也顿时来劲儿,将今天的《人民报》摊开放在了桌子上:“一民,你可真舍得,这是十五万美元啊,可不是十五美元,来的路上大家都讨论疯了。

    大街上,一个个嗷嗷的喊着,像是受了什么刺激。也是,我听到十五万美元也受刺激。他奶奶的,够我们一家五口一辈子吃喝了。”

    刘一民拿起今天的《人民报》,新闻放在了头版。标题采用了复合标题的形式:

    【“刘一民同志美国领奖,哈佛大学抛出十五万美元橄榄枝”

    我是中国人,要回到中国去】

    新闻侧面是一张领奖的照片和一张学生们热情似火的照片,照片中央,美国女生轻吻刘一民的脸颊。

    图片下面的配着文字【刘一民同志在哥伦比亚大学受到美国学生热烈欢迎】

    “怎么配上这副照片了?”刘一民无语地说道。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十五万美元啊!来的路上,有些人还在喊这肯定是假的,肯定是宣传。不过大家都知道,就是真的,《人民报》是不会刊登假新闻的。”崔道逸连着拍了好几次大腿。

    李书说道:“我是中国人,自然要回到中国,这句话听着真带劲。有没有什么内幕消息,给我们讲一讲?”

    “没啥内幕,基本上就这些,不过情节没那么猎奇!”刘一民将报纸放在了书桌后面。

    “后面配的还有评论员文章,你不看看?”崔道逸笑着说道。

    “是吗?谁写的?”

    李书说道:“《人民报》的特约评论,中央领导用了化名。”

    刘一民打开一看《改革开放的未来属于年轻人,年轻人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评论的标题四平八稳,一看就是老干部。

    在评论里号召年轻人要向刘一民学习,向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钱学森等科学家学习。

    在最后引用了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的句子,文章整体从侧面抨击了目前社会上逐渐抬头的“向前看”思想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崇高理想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几年间慢慢就变了。现在社会上讨论的不是什么入D,不是国家建设,而是挣钱,是出国。”

    临走的时候,崔道逸讲了这句话,语气里带着无尽的迷茫。

    “金钱至上”主义的迅速抬头,让整个社会都猝不及防。小学生给巴金写信,讲自己的爸爸妈妈开始向钱看齐,巴金在回信里面也将这风气的弥漫速度称为“黄金瘟疫”。

    实际上比瘟疫传播的要快……

    等他们走后,刘一民把文件夹拆开。总共有十几张汇款单,各个出版社不断地加印,汇款单上面还写着第几批加印的稿费。

    加在一起算了算,总共有四万块钱,粗略估计,应该是七八百万册的稿酬。

    也就是说,卖了六百多万册,各大出版社还有一百多万册的库存。

    四万块钱,这是刘一民目前收到单书最高的稿费了,三套两进四合院!

    还没来得及高兴,严家炎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让他去学校一趟。

    刘一民骑着摩托赶到学校,遇见的学生都冲着刘一民打招呼,有人还用报纸挡着脸冲刘一民发笑,一边红着脸低声跟旁人讨论。

    到了办公室,刚跟几个教授打完招呼,严家炎就从办公室冲了出来:“好小子,抵挡住了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

    “哈哈哈,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不会腐蚀我们的年轻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吴组缃也拿着报纸,不过特意指了指刘一民被亲吻脸颊的照片。

    严家炎看到报纸的时候有欣慰,也有点后怕,真被挖走了,中文系可就损失大了。

    “严教授,找我来就为这个呀!”

    “这还不是大事?看来以后不能轻易让你出国,你是个香饽饽啊,都盯着你呢!”严家炎笑着说道。

    几个教授将刘一民围在中间,一些年轻的讲师和助教也跑了过来,办公室被围的水泄不通,都在听刘一民讲美国现在的文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