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第1/3页)
国际上电影节有很多,大大小小七八百个,但是不同的电影节对于作品的偏好不同。威尼斯电影节偏好先锋电影,追求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或者新奇的内容呈现角度,并不注重商业化,被称为“先锋茶话会”。
有一些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的作品,在全球票房甚至只有十几万美元。
戛纳电影节偏向艺术和商业的结合,对于注重商业化的导演来说,商业价值更高。
柏林电影节注重政治类作品,因此被戏称为“政治管教所。”
洛迦诺电影节注重艺术和创新,打破传统叙事规则、多元视角的电影。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是下半年即将举办的A类电影节,其余还能参加的只有B类。
至于C类和D类,C类往往只是展出,并不颁奖;D类为纪录片或者短片,《一个人的朝圣》也不符合。
B类里只有一个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比较出名,是意大利国内仅次于威尼斯的第二大电影节,其余的名声不显。
见几人很纠结,焦晃说道:“三个咱们都参加不行吗?这样获奖的概率高。”
焦晃为自己的聪明劲儿感到得意,什么这个那个,直接全都要。
听到焦晃的话,三人愣了一下。
“怎么?我说的不对吗?”焦晃疑惑地问道。
黄祖默赶紧解释道:“焦晃同志,你以前是搞话剧的,你又是导演,对国际电影节的规则不懂。”
“有什么不同吗?”焦晃讪讪一笑,他对于国际电影节确实不懂,唯一参加的大陆之外的电影节就是香江金像奖。
他以为国际电影节评奖,跟国内的百花奖或者金鸡奖一样,只要拍的好,两个奖都能拿。
“国际上A类电影节大多都有首映要求,在这个电影节上首映,就不能再去另外一个电影节上展出了。”黄祖默认真地解释道。
黄祖默内心暗自后悔,应该早点跟焦晃讲这个问题,现在好了,弄了一个大花脸。
黄祖默最近跟焦晃合作的亲密无间,他也不想让焦晃太过尴尬。
焦晃听闻干笑了几声,用手稍稍掩饰了一下脸上的尴尬:“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我这小聪明没用到地方啊。”
“没事,老焦不明白也正常,毕竟是搞话剧的。”刘一民出言缓解了焦晃的尴尬。
汪阳没说话,而是继续讨论应该去报哪个电影节:“根据我的预测,咱们参加东京电影节最有希望。”
“咱们不能参加东京电影节。”刘一民立即否定了汪阳这个建议。
“为什么?”汪阳见刘一民如此坚决,不由得问道。
“《忠犬八公》要参加东京电影节,《一个人的朝圣》再参加,那岂不是自己的电影互相打架。”刘一民说道。
“这样啊,倒是我忽略了。”汪阳之所以会忽略,是因为《忠犬八公》这部电影是八一厂支持拍的,并不是他的燕影厂。
人嘛,总是希望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
“我看就选择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吧,讲究艺术和创新表达,正好适合《一个人的朝圣》,一封信引发的千里寻友之旅,这不就是创新表达吗?威尼斯电影节侧重先锋叙事表达形式,并不适合《一个人的朝圣》。
或许有获奖的可能,那也得看竞争者的实力。”刘一民望向汪阳和黄祖默,目光中露出征询的神色。
汪阳和黄祖默对视了一眼,两人心里一时难以下决定。
刘一民也没有催促,而是跟焦晃交谈了几句,询问从沪市到燕京的拍摄感受。
焦晃讲着剧组周转于各个城市选场地,赶车的趣事:“我从来没有以这样的角度看待中国。从沪市到燕京这条线,以前都是坐火车,只能看到铁路沿线的风景,根本无法接触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对于主人公是一场救赎,对于我来说则是一场心灵洗礼,能让我以这样的角度去看看咱们国家。”
“哈哈哈,老焦同志,你想法蛮多的嘛!”刘一民夸赞道。
焦晃红光满面地说道:“我们经过津城的时候,您猜我去干什么了?”
“干什么去了?”
“我特意去买了真狗耐子的萨其马,一民同志,等一会儿这里忙完,你等我一会儿,我到宿舍给你拿。”
“行啊,到了津城没把我忘了!”
不过焦晃送的真狗耐子萨其马,没有别的意味吧?
两人聊得很愉快,几乎忘了汪阳和黄祖默还在旁边思考。
“我同意!”汪阳看向刘一民,终于下定了决心。
黄祖默说道:“我也同意,电影节嘛,不行的话,以后又不是不能参加了。”
三人达成一致后,开始迅速准备参加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相关资料,等到剪辑师重新剪辑完毕后,立即送到电影局审查并报请参加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要参加电影节,需要通过两层审核。第一层是相关部门往电影节报,另外各大电影节在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