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4章孩子上学,刘教授疯了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14章孩子上学,刘教授疯了 (第2/3页)

玩意儿,舞台能用吗?安不安全这都是未知数。

    不过人艺目前在探索新话剧表现形式,朱霖还是尽力说服了大家。于是,人艺花了大价钱,将《西游记》剧组里的威亚买了下来。

    看到朱霖和夏淳使用,其余的导演一看觉得这玩意儿好啊,以后人艺可用的表现形式就更多了。

    观众们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在短暂的寂静之后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看到观众反应强烈,朱霖不由自主地勾起了嘴角。

    张广年说道:“天呐,新鲜!新鲜!”

    旁白结束之后,演出迅速开始进入主题。之所以有大段的旁白,是导演怕观众不了解故事发生的世界背景。

    舞台上,杨力新坐在房间里面,听着外面的惨叫声无法镇定。当慌不择路的鱿太人跑到中国大使馆,提出要前往中国之时,杨力新犹豫许久,终于盖上了印章。

    “GOD!”鱿太人拿到签证的那一刻,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疯狂地向上帝询问:“这到底是真的吗?”

    这段是导演组加的,为了正好契合《上帝的签证》这个名字。

    所有的观众都盯着杨力新,伴随着盖章声又是排山倒海般的掌声。

    话剧是近年人艺最长话剧之一,足足有一百四十分钟。观众憋着尿不敢去厕所,生怕错过经典片段。

    等演出完毕,舞台上所有灯光全部打在杨力新身上。他脸上有悲悯,也有无奈,更有怒火。

    他此时接到国内的电报,要求他回国参加抗日,他的怒火不是因为调令,而是因为日寇侵略加剧。

    【虽被儒冠误一生,但我何惜用此头。

    今日慷慨归国去,来日沙场报国死。】

    “好!”张广年疯狂地拍手叫好,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好!”台下的观众起身欢呼。

    这段内容同样也是话剧改编之后加上的内容,毕竟人艺的话剧针对的是国内的观众。

    所有演员登场谢幕之后,报幕员再次说道:“今天,还有一批特殊的观众,他们是我们中国未来的外交官,有请外交学院优秀学生。”

    外交学院的学生统一身穿白衬衣,携带着外交学院的旗帜,冲上舞台时口中喊着外交学院的院训:

    【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

    喊了三遍之后,外院的学生整理好队形,开始进行大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

    歌声刚出,张广年两行浊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张广年看向刘一民,刘一民赶紧摇头道:“不是我,我不知道这个环节。”

    张广年流着眼泪唱了起来,手不由自主地打着节拍。

    张广年当时写《黄河大合唱》的时候也没想到,这首歌能够流传这么多年。

    唱完之后,外院的学生在台上齐念【我们是外院的学生,我们未来将走向外交的战场。请D放心,请国家放心,请人民放心,我们是人民外交官,我们将竭尽所能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外交学院的学生将整场话剧推向了高潮,刘一民则在旁边给张广年递着手巾。

    等刘一民从后台看望完演员出来,张广年仍然坐在前排的椅子上,眼眶通红。

    刘一民扶着张广年,等看到他上车才转身回到人艺。

    夏淳和朱霖笑着站在门口,两人合作大获成功,可以预见接下来定然是人山人海。

    “夏导,朱导,你们排的好啊,最后外院的学生歌声一响,张广年同志瞬间泪流满面啊!”

    夏淳说道:“外院提出想购买团体票,这想法是他们提出来的,要为学生上一堂爱国课。”

    “威亚也很吸引人啊!”

    “这你要夸夸小朱同志,都是她提出的。”

    三人站在原地交流了二十分钟才散去,回去的路上,朱霖光洁的下巴微微抬起,满脸傲娇。

    回到家里,杨秀云好奇地问道:“霖霖你下巴咋了?”

    “哈哈哈,娘,她没事儿,可能是颈椎不舒服。”刘一民调侃道。

    杨秀云见状嘱咐刘一民帮朱霖按按摩,顺便拿出了自己做好的书包:“这是我给两个小家伙做的书包,上学了没有自己的书包怎么行?”

    “娘,您啥时候做的?”刘一民轻轻地抚摸着挎包的质地,刘雨的书包上面绣着荷花,还绣了“小雨”两个字。

    刘林的书包上则是绣了一只老虎,上面绣着“刘林”。

    “你娘在北戴河就开始做了,刚做好。这字儿是我写的,写的不好。”刘福庆解释道。

    “娘,谢谢。”

    刘一民和朱霖本来想着出去买书包,现在不用买了。书包是白色的帆布材质,配上绣的花儿,显得十分精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