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马尔克斯:中国,我来了 (第3/3页)
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此外,还要组织比赛,比体力。不过这个项目,刘一民交给中文系的体育老师去完成了。
中文系拿钱,也不能说什么都不干。体育课反正都要上,搂草打兔子一块办。
9月16日,在燕大一教室里,新闻专业大三学生按照考试规定坐在教室里面,紧张地等待着监考老师发放试卷。
两部分考题相比,实操的考题要比理论题多。记者不需要过于擅长理论,他们更强调的是动手能力。
在考试过程中,刘一民带着闫真进去转了一圈。理论部分学生答的很满,但实操部分难坏了不少人。
考试时长总共三个小时,当考试铃声响起的时候,不少学生面如死灰,觉得自己肯定过不了。
“实操太难了,新闻选题大多都是国外的。”有学生抱怨道。
“培养国际记者,当然国外选题多。”
“是培养国际记者,刘教授是真把我们当做国际记者搞了。听说他收拾国外的记者,可是毫不留情。刘老师的刀,砍错了人啊!”
考试结束之后,试卷就被送到了文研所。刘一民将试卷密封之后,锁进了柜子,准备等到明天批改。
隔天,刘一民将文研所的新闻专业老师都叫到了一起,对五十份试卷进行批改。老师们知道这事关学生前途,批改的十分认真,整整花了一天时间,才将卷子批改完毕。
刘一民让闫真找人统计分数,分数必须由不同人做复核,等分数统计出来以后,再和体育成绩一同算出综合得分,并按此公布排名。
排名公布之后,会安排三天的复核期留给学生申诉。
若无异议,将根据这个排名将前二十名学生纳入“新华班”。
“明白,刘教授。”
刘一民看了看表,到了两个小家伙放学时间了:“有问题联系我。”
“行。”
刘一民载着两个小家伙准备回家,碰到了前来找他的李俊。
“李导,你不是在外面拍《开国大典》吗?拍好了啊?”刘一民十分疑惑。按理说不应该啊,刚要过两百万的经费。
李俊笑着说道:“早着呢,以前没得选,现在有钱了,我们准备拍的更细腻一点。”
“这样啊,您这是?”刘一民让李俊上车说。
李俊说道:“我们接到了新加坡电影节的邀请,邀请我们去展出《南侨机工》这部电影,所以我就先回来了。”
“新加坡也开始搞电影节了?”刘一民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李俊说道:“他们今年刚开始举办,所以并不限制影片是否首映。《南侨机工》这部电影在东南亚华侨群体中影响很大,要不然收不到。”
“那是好事儿啊,管他是不是第一次举办,在东南亚这种华人多的地方,咱们大陆电影得多多露面。”
不过刘一民也不得不感叹一句,这两年各种电影节越来越多了。东京刚设立,新加坡就开始了,要不了多久,棒子国也要跟上了。
刚想到这里,李俊就说道:“我们都在想,什么时候咱们国家也举办国际电影节,新加坡这么小的国家都搞,我看咱们也应该搞。”
“会有的,不过时间嘛,那就不一定了。咱们国情特殊。”
李俊回来就是见刘一民一面,明天他就要带着影片飞往新加坡参展去了。
‘新华班’的选拔工作并没有捅出什么篓子,这边名单刚一确定,新华社就把款拨了过来。
“穆老,您真是爽快人啊!”刘一民由衷地称赞道。
“哈哈哈,你小子,不用夸。马尔克斯要来了,我是不想让你为这些事情分心。到时候机场迎接,我们新华社也是要去的。”
“行,到时候咱们俩一辆车,我给您当司机。”
“你这司机不要钱吧?”
“您说呢?”
“我就怕你要钱。”
“不要钱能行吗?”
“咱们豫省都没你这号人,再见!”穆青调侃道。
两人又聊了几句,才挂断电话。刘一民看了看日历,三十号马上就到了。
九月三十号,刘一民开车先到文化部。等前往迎接拉美代表团的人齐了之后,大家才一起前往燕京机场。
曹禹、钱锺书和穆青三人坐在刘一民的车上,穆青不时询问曹禹和钱锺书关于马尔克斯的印象。
钱锺书笑着说道:“似马尔克斯这类的国际大文豪,身上永远不缺一种毛病。”
“什么?”
“傲气!”
曹禹赞同地说道:“是啊,傲气。跟咱们国家文人喜欢内敛不同,外国人啊,傲气毫不掩饰。”
穆青一时间对马尔克斯充满了好奇,十点,他就见到了神情严肃的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站在舷梯上,望着燕京天空中的白云猛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才大步朝着欢迎人群走去。
看到刘一民后,马尔克斯冲刘一民挥了挥胳膊:
“中国,我来了,我倒要看看,你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