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萧书生醉吟青云志(一) (第3/3页)
萧琰连忙解释道:“老人家误会了,我们并非朝廷的人,而是因为不满朝廷的腐败统治,想要投靠‘忠义军’,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
老者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如今这世道,能有你们这样的想法,实属难得。老夫曾听闻,在北方的‘狼牙山’一带,有‘忠义军’的踪迹,但具体位置却无人知晓。而且,那一带地势险要,朝廷也派了重兵把守,想要找到‘忠义军’,绝非易事。”
萧琰与赵虎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坚定。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们都不会放弃。萧琰拱手对老者说:“多谢老人家告知,我们知道了。日后若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回来报答您的救命之恩。”
老者摆了摆手:“报答就不必了,老夫只希望你们能早日实现心中的抱负,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告别了老者,萧琰与赵虎继续向北前行。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将会更加艰难,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找到 “忠义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青云之志,为天下百姓带来光明与希望。
第三章 狼牙山下遇故知
经过数日的艰难跋涉,萧琰与赵虎终于来到了北方的 “狼牙山” 脚下。狼牙山地势险要,山峰陡峭,云雾缭绕,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山顶。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名为 “狼牙村”,村里的百姓大多以打猎和采药为生。
萧琰与赵虎走进村子,想要向村民打听 “忠义军” 的消息。然而,村民们一见到他们这两个陌生人,便纷纷闭门不出,眼神中充满了警惕。
赵虎心中有些不满,对萧琰说:“这些村民怎么如此冷漠?我们只是想打听些消息而已。”
萧琰叹了口气:“想必是朝廷的人经常来这里巡查,百姓们怕惹上麻烦,所以才不敢轻易与陌生人交谈。我们还是耐心一些,慢慢想办法吧。”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你们是谁?来这里做什么?”
萧琰与赵虎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碎花布裙的少女,正站在不远处,好奇地打量着他们。少女约莫十五六岁的年纪,肌肤白皙,眉目清秀,一双大眼睛灵动有神。
萧琰微笑着走上前,拱手道:“姑娘你好,我们是从江南来的,想要到狼牙山上寻找一位故人,不知姑娘可否告知,这山上可有什么异常之处?”
少女眨了眨眼睛,疑惑地问:“你们的故人是谁?他在山上做什么?”
萧琰沉吟片刻,觉得不宜直接说出寻找 “忠义军” 的事情,便含糊地说:“我们的故人是一位隐士,多年前便隐居在狼牙山上。我们此次前来,是想拜访他,与他共论诗书。”
少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她笑道:“我知道了,你们是读书人吧?我叫林婉儿,是这狼牙村的人。这狼牙山上确实有一位隐士,他就住在山顶的‘青云洞’里。不过,山顶地势险要,而且最近常有官兵在山上巡查,你们想要上去,恐怕不容易。”
萧琰心中一喜,连忙问道:“不知林姑娘可否为我们带路?我们必有重谢。”
林婉儿摆了摆手,说:“谢就不必了。我爹也是一位读书人,只可惜他去世得早。我平日里最喜欢听读书人讲诗书了,既然你们是去拜访隐士,那我就带你们上去吧。不过,我们必须小心行事,不能被官兵发现。”
萧琰与赵虎连忙道谢,三人趁着天色渐暗,悄悄从村子后面的一条小路上山。小路崎岖不平,两旁荆棘丛生,走起来十分艰难。林婉儿从小在山中长大,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她在前面带路,动作轻盈得像一只小鹿。
一路上,萧琰与林婉儿闲聊起来。林婉儿告诉萧琰,她的父亲曾是一位秀才,只因不满朝廷的腐败统治,便带着家人来到这狼牙山脚下隐居。后来,父亲因病去世,只剩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的重担便落在了她的肩上。她平日里除了照顾母亲,还会上山打猎和采药,拿到镇上换些钱,维持家用。
萧琰闻言,心中十分感慨。他没想到,在这偏远的狼牙山脚下,竟然还有这样一位身世可怜却又坚强乐观的少女。他对林婉儿说:“林姑娘,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姑娘。日后若有机会,我一定会帮你和你母亲改善生活。”
林婉儿微微一笑,说:“萧大哥不必客气,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只要母亲的身体能好起来,我就满足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