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分厂(第二更!大佬们!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第1/3页)
陈秉文眉头微挑,笑道:“林老板,慢慢说,具体什么情况?”
“十万瓶!
第二批十万瓶货!
不到一周时间就卖光了,一瓶不剩!
催货的电话.都快把我办公室电话打爆了!
陈生!新加坡人爱死你们的糖水了!”
七天十万瓶!
新加坡人口不过两百多万,这个销售速度意味着极高的渗透率和复购率!
“市场反馈如何?具体哪些产品卖得最好?”陈秉文追问,看到有这么好的销售业绩,他也非常高兴。
“好!非常好!”林文雄激动的说着,“杨枝甘露是绝对的明星!
程龙广告里喝的就是它,热带水果风味,清爽解腻,卖得最疯!
其次是椰汁西米露,白领和学生特别喜欢!
陈皮红豆沙也有固定客群,但销量稍逊。
关键是口碑。
陈生,口碑炸了,电台节目都在讨论,报纸美食版也有专栏推荐,说这是来自香港的甜蜜风暴!”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这势头太猛了,我们仓库都空了。
分销商堵在门口催货,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试销点也传回消息,反应超乎想象的好!”
“哦?那边情况如何?”陈秉文精神一振。
新马印三国市场联动,是他布局东南亚的关键。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几家超市试销点,三天就卖断了我们配给的一千瓶试销品。
主要是华人顾客,但也有一些马来裔和印度裔尝试后表示喜欢。
反馈说甜度适中,风味独特,尤其是椰汁西米露,很对当地口味!”
林文雄语速飞快:“印尼雅加达那边更夸张,我们设在几家外资超市的试饮点,排起了长队。
当地人特别喜欢甜度更高的椰汁西米露和杨枝甘露,说口感浓郁,果肉丰富,是高级的享受。
试销的两千瓶,两天就没了,经销商追着我们要正式铺货。”
好消息接踵而至!
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初步反馈,不仅验证了产品的普适性,更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尤其是印尼,人口基数庞大,消费潜力一旦被激发,将是难以想象的蓝海!
“林老板,干得漂亮!”陈秉文由衷赞道,“新加坡首战告捷,马来西亚和印尼销开门红,你的团队功不可没!”
“陈生过奖,是您的产品硬,策略对路。”林文雄谦虚了一句,立刻切入正题,恳求道:
“陈生,新加坡市场嗷嗷待哺,马来西亚、印尼的经销商也眼巴巴等着,
十万瓶.不,二十万瓶!
半个月内,能再给我二十万瓶吗?
新加坡至少要十五万!马来西亚和印尼试销转正式铺货,各要两万五千瓶!”
二十万瓶!
陈秉文在心里计算了一下,观塘厂目前日产极限在六万五千瓶左右,二十万瓶意味着需要全力生产三天以上。
不过,如果延长到半个月内,问题倒是不大。
“林老板,”陈秉文沉吟片刻,果断回应,“二十万瓶,没问题!半个月后发货。
后续订单,根据市场反馈和我们的产能爬坡情况再定。如何?”
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依旧坚持分批、稳健的策略。
既要满足市场饥渴,也要确保供应稳定和品质如一。
“好!好!太感谢了。”
林文雄连连感谢。
“广告投放你全权把握,费用按比例分摊。”陈秉文补充道,语气转为严肃,“林老板,记住,品质是生命线,越是热销,越要盯紧品质和物流。
成功来之不易,绝不能因为供不应求就放松标准!
新马印三国市场刚刚打开,口碑比销量更重要!”
“明白,陈生放心,我亲自盯死品控和配送。”林文雄拍着胸脯保证,“绝不让一瓶有问题的糖水流入市场!”
挂断电话,陈秉文脸上并未露出太多轻松。
新加坡市场的火爆和新马印三国需求的井喷,像一股汹涌的浪潮,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产能压力。
二十万瓶订单,半个月交付,观塘厂咬咬牙还能应付。
但林文雄电话里那近乎狂热的语气,马来西亚、印尼试销点传来的爆炸性反馈,都清晰地传递着一个信号:东南亚市场的潜力远超预期,这二十万瓶很可能只是开始!
他踱步到窗前,目光落在观塘厂区里轰鸣运转的生产线。
现有的产能,就像一根被拉到极限的橡皮筋,随时可能绷断。
新增加一条生产线固然是根本解决之道,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港岛紧急扩产,场地、设备、工人.每一项都需要时间。
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浮现:在新加坡设立分厂!
这个想法并非一时冲动。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门户,政治稳定,法制健全,基础设施完善,营商环境优越。
更重要的是,靠近市场,能极大缩短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