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汉城(日万第二更,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2/3页)
赵刚,以及东宝东和的代表井上哲二早早的等候在此。
为了让《醉拳》上映达到最大的票房收益,陈秉文专门从港岛把吴思远和主演程龙请了过来,进行为期三天的密集宣传。
虽然程龙在1978年凭借《蛇形刁手》和《醉拳》在港岛和东南亚市场大获成功,但这些作品并未在日本上映。
因此日本观众对他几乎一无所知。
他的知名度真正开始建立,是在1979年《醉拳》正式在日本上映之后,才让他迅速在日本走红。
他知道,在程龙知名度几乎为零的日本市场,主创的亲临是打破僵局、制造话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航班抵达,吴思远和程龙走出接机通道。
“吴生,阿龙,辛苦了。”陈秉文上前握手,并介绍道:“这位是东宝东和的井上先生。”
“陈生,井上先生。”吴思远和程龙连忙打招呼。
井上哲二礼节性地鞠躬:“欢迎二位来到日本。接下来的几天,辛苦二位了。”
前往市区的车上,陈秉文把接下来的安排告诉:“日本这边的市场基础比较薄弱,观众对阿龙还比较陌生。
所以这次宣传,我们需要更务实,更聚焦。”
说着,陈秉文拿出行程表,递给程龙,给他介绍接下来的行程安排。
考虑到目前程龙在日本没有影响力,陈秉文没有安排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动。
2月10日上午接受报刊和电视台栏目的专访。
下午参加小型影迷见面会。
参加的人都是组织好的在日华人影迷和少数通过杂志招募的日本功夫片爱好者。
2月11日,《醉拳》首映当天,跑三家核心影院,在电影散场后,与观众进行10-15分钟的简短见面,说些感激的话,回答一两个问题。
陈秉文的目的只有一个,制造惊喜,让最先看到电影人,先喜欢上它。
“规模都不大,但来的都是能影响口碑和带来实际票房的人。”陈秉文解释道,“媒体和影评人的笔,核心影迷的口碑,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
只要他们认可,热度就能慢慢炒起来。”
吴思远点头赞同:“很扎实的策略。
用作品本身说话,比什么都强。”
程龙也松了口气,这种务实、聚焦的安排让他感觉更踏实,压力也小了些。
“我明白了,陈生,我会好好表现。”
短暂的沉默后,吴思远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带着几分炫耀成绩的喜悦对陈秉文说道:“
陈生,说起来,《醉拳》在韩国的表现倒是意外之喜,给我们开了个好头。”
两人当初签的协议,陈秉文要了《醉拳》日本和东南亚的版权,剩下的发行区域是吴思远自己在操作。
为了避嫌,他从未过问过。
现在吴思远主动说起,他就顺口问道:“哦?韩国那边已经上了?情况怎么样?”
“2月6日就上映了。”吴思远笑道,“反响非常好!汉城几家大影院,头两天的上座率就冲到了八成以上!
几乎场场爆满!观众笑声和掌声就没断过,尤其是年轻观众,非常买账。”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当地的发行商昨天还传真过来,说不少影院经理看到这势头,已经主动要求增加排片了!
看这热度,首周末票房数据肯定会非常漂亮!”
受陈秉文的影响,这一次吴思远把《醉拳》在韩国的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