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章 基操勿六(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48章 基操勿六(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3页)

    陈秉文肯定道:“供需的天平很可能已经彻底倾斜。

    正常的需求暴增,碰上可能的供给端结构性减少,再加上恐慌情绪和投机资本……

    这轮上涨的动能会非常恐怖。

    我们看到的25%涨幅,可能仅仅是个开始。

    按这个趋势,年内糖价冲击历史高位也并非不可能。

    我们面临的,将是一场漫长的成本攻坚战。

    更是一场行业生存资格赛。

    扛不住成本压力的企业,会被率先清场。”

    方文山听完,倒吸一口凉气。

    他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周期性上涨,没想到背后是如此错综复杂且强大的全球性能源与地缘政治格局在推动。

    如果真如陈秉文所料,那陈记即将爆发的产能,将会面对一个无比残酷的原料环境。

    “陈生,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要立刻购买可以长期使用的糖储存起来!

    趁着现在价格还没涨到天上去,尽可能多地锁定低价糖源!”

    方文山第一反应就是囤货,这是人最本能的反应,在预期价格暴涨时,提前囤货备荒。

    然而,陈秉文却缓缓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

    “方总监,囤货,这是最直接的反应,也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想法。

    你看到的是成本飙升的危机,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方文山愣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

    成本暴涨怎么就成了机遇?

    陈秉文没有直接解释,而是话锋一转,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方总监,你有没有算过,按照我们现在的扩张速度,要实现日本、东南亚、北美、欧洲的渠道全覆盖。

    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灌装厂和覆盖所有产品的生产线,需要多少资金?”

    方文山作为财务总监,对数字极其敏感,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初步估算,在未来18个月内,我们需要至少3亿港币的持续投入。

    这包括建立自有灌装厂、收购或自建关键原料生产基地、铺设专属物流网络,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价格战所需的储备金。”

    “3亿港币.”陈秉文重复了一遍,继续问道,“靠我们现在一个月一千多万的利润,刨去运营开支和再投入,需要积累多少年?”

    方文山默算了一下,脸色微变:“至少.三到五年。而且这是在市场不出现恶性竞争,一切顺利的前提下。”

    “三到五年?”陈秉文轻笑一声,“市场会给我们三到五年时间吗?

    三得利、可口可乐会眼睁睁看着我们壮大?力保健会甘心退出市场?三到五年,黄花菜都凉了!”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方文山:“我们之前稳扎稳打的策略是对的,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

    想要鲤鱼跃龙门,完成从一家成功企业到行业巨头的蜕变,就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必须抓住时代给予的窗口期!”

    方文山似乎捕捉到了什么,眼神一亮:“陈生,你的意思是上市融资?”

    “没错!现在就是上市融资最佳时机!”陈秉文肯定的说道,“只有上市,才能一次性获得我们未来三到五年都难以积累的庞大资金。

    才能支撑我们进行跨越式发展,才能占尽先发优势,建立起对手无法逾越的护城河!”

    “但是,你也知道,交易所有规定,公司必须拥有至少三年的营业记录才有资格申请上市。

    我们陈记满打满算才一年,根本不够格。”

    方文山点头,这正是他之前觉得上市遥远的原因。

    “所以,”陈秉文话锋一转,说道,“我们只能走买壳上市这条路!”

    “而现在,就是买壳最好的时机!”陈秉文越说越兴奋。

    此时,现在港岛证券业,‘四会并存’(香港会、远东会、金银会、九龙会),监管相对宽松,规则漏洞不少,对买壳上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