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鼓槌也是指挥棒。 (第2/3页)
在说什么,不玩游戏的人看了也看不懂,所以,无论对于什么样的群体来说,都不如直接以氛围烘托以及风格上的视觉构建。”
这话一出,周寅秒懂。
马上便点点头,若有所思的开口道。
“也就是说,你不打算在视觉内容里加入太多的游戏实机场景,而多以角色,场景CG的形式抽象化叙事,将【风格】与【质感】放在首位。”
“是的。”
李灿点点头。
“游戏音乐也是音乐,除了满足游戏玩家们对于换一种感觉体验熟悉的游戏音乐外,也要知道这是音乐体验,其他项目只是辅助,音乐才是本体。”
“那其实没什么不好做决断的。”
李振和周寅对视一眼,均是点了点头。
如果是为了某一款游戏打广告,那审核肯定是要严格起来的,哪怕执棒人是李灿。
但如果是为了音乐艺术,只不过是游戏里的音乐艺术.
那审核条件肯定宽松许多。
“那你要是执棒,怎么进行表演?”
李振的眉头微蹙,感觉自己发现了漏洞。
“要知道,你说的这些游戏音乐里是有架子鼓存在的,你是打算做指挥,另外找人,或者是直接播放节奏录音?这样的话现场质感下滑会很严重。”
“嗯?我打算一起来啊。”
李灿有些意外。
“架子鼓的鼓槌又何尝不是一种指挥棒呢?”
“?”
“?”
周寅与李振错愕的猛猛抬头。
目光中多少带点怀疑人生。
李灿的抽象对于两位搞惯了正经音乐演出的大佬来说还是有点过于超前了。
神他吗鼓槌指挥。
那鼓槌可比指挥棒重多了,真的可以?
这个想法只是一闪而过。
待两人回想起李灿曾经现场演出的状态后,便果断将之抛出脑后。
算了,这位是个核动力肌肉男。
体力这种事还是先不要质疑了。
“这可以吗?”
“可以的。”
李灿笑着摇了摇头。
“指挥并不是那么严肃的事情,事实上,在中世纪时,任何一个乐手都可以做指挥,小提琴首席经常会在演奏的过程中停下来挥舞弓子去指挥乐团的衔接。”
“这并不是什么花活或者噱头,指挥的目的是要给出信号,为整个乐团服务,重点是给出信号,而不是用什么样的形式。”
这话一说。
贼他吗具有深刻道理。
周寅与李振一时之间竟然无言以对。
对视一眼。
嘿,眼神全麻了。
李灿说的还真是没错。
指挥家在指挥的时候,指挥棒的作用就是给出信号。
与指挥棒一起,无论是左手的提示,还是面部表情,身体动作,都是信号的一种。
很多外行看指挥家在台上抽风就觉得有点夸张。
不懂装懂的还会将其定义成“沉浸音乐”或者“对音乐热爱”之类的奇怪思路上。
事实其实很简单。
能走上专业音乐道路的人,随便拉出来一个都能随时随地的沉浸在音乐中。
但沉浸不代表手舞足蹈的发疯发抽。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
指挥家在嗨起来的时候,会通过夸张的表情,动作,神态,去向乐团传递音乐中所需要的信息。
比如演出时的情绪。
要靠自己去带动,去渲染。
看指挥家可能觉得他疯了,手舞足蹈,表情高兴中面露狰狞,浑身冒汗,甚至有些上蹿下跳。
但其实。
很可能因为在这段音乐之中,指挥家想要的就是一种类似的激昂情绪。
巧了。
要说动作。
鼓手的动作还不大吗?
只要对架子鼓稍微设计一下摆放,安排一下现场布置,利用科技进行辅助,确保不会阻挡视线。
鼓手的神态,动作,以及节拍上的音乐信号。
未必不能当做指挥的职能去看待。
甚至于一些强力的鼓手在节拍上可以蕴含着极其鲜明的强弱色彩变化。
不然为什么在乐队solo的时候鼓手可以很容易的去改变律动与solo情绪?
这便是“成建制的音乐集体中,大脑在输出信号”。
有且仅有的问题便是-——乐团乐手是否能适应这样的骚操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