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很不正经,但非常高效! (第2/3页)
三国”,想打破这一点,需要极其强悍的基本功,起步达到大师的水准才足够。
“好,接下来便是细节结构,我们开始。”
李灿抬起指挥棒,进入工作状态。
对指挥家而言。
舞台上的表演,其实仅仅只是工作汇报而已。
真正的工作,是在表演前舞台下的大量内容。
而工作的内容,几乎汇聚了音乐学院全部学科的知识,细节更是要凝聚在每一件乐器最细微的色彩变化之上,非顶级大佬不能驾驭,若追求自如的精深境界更是难如登天。
此时,乐手坐直,顾问立正。
“开场,贝斯低音拉弦,要弱,鼓要敲鼓边,不要太大的震动,中提琴与小提琴的跟进要注意渐强,拉长渐强线,但最终的强弱力度仍然要控制的偏弱一些。”
“弦乐的跟进建立在竖琴的单音基础上,竖琴记得,这里的音量一定不要强。”
“留给长笛发挥空间。”
李灿的目光直接盯在长笛首席的身上。
长笛首席严肃的点点头,握紧手中18K玫瑰金的管子。
“长笛十分关键,整个开场,我要一种天亮的感觉,长笛华彩十分长,轻盈,跳跃,模拟鸟鸣,春天的清晨什么样你就吹什么样,你现在来试一试。”
伴随着李灿欢乐单抽。
乐手们的麻瓜时间开始了。
这些内容对乐手们来说并不是很难。
但在表达上,李灿的态度一丝不苟,钻研到十分细致的层次。
华彩。
顾名思义,华丽的色彩。
乐器在华彩段落里,“秀”是肯定会“秀”的,难度较高,非常引人注目,演奏上也更加自由。
但在《梁祝》中,截然不同。
几乎全部都是具有差异性的处理方式。
“太华丽了,我不需要这么华丽的表达,我不想在你的长笛华彩里听到任何关于才华的信息。”
“生命力,华彩段落是否具备生命力,决定了整首作品的质量。”
说到这里。
李灿顿了顿。
扫视了一圈所有的乐手后,缓缓说出了整部作品的基本演奏心态。
“音乐不是用来炫耀才华的,是用来改变生命的。”
李灿的话不仅让长笛首席微微一怔。
其他众位乐手也同样陷入了深思。
监督排练的哈迪更是深吸一口气,品味着这句话。
一句话道尽音乐艺术的终点。
而这种艺术思想的终点,会是这首《梁祝》完美演奏的基础起点。
在说完这句话后。
开篇的演奏马上便富有灵性。
生命力,温暖而又灵动。
顶级指挥与顶级乐团的化学反应十分强烈,真正想步入精髓,并不会很难。
这原本最难以融合的作品,进度反而超出意料的喜人。
李灿并没有十分详细的将每一个音符的时值,音响强度都完全限制,而是以一种看起来不太靠谱的“感觉”为基础,进行排练安排。
但这反而是最为高深的方式。
感觉。
说到底,不过就是一个美学体验,而《梁祝》的排练流程,一切都基于美学表达的本身。
排练不断的推进着,十分喜人。
“欢天喜地,对,这段故事里是将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求学的兴奋感与新鲜感,大家或许感受不深,但代入一下,你上学的时候逃课出去玩,诶?有感觉没?”
“对的!有点害怕,有点忐忑,但更多的是新奇与兴奋,后面会不会挨揍暂且不提,但此刻绝对是欢喜的!”
“没逃过课的乖宝宝也不用急,你可以想象成因病请假后,落下课程的忐忑与能好好休息的欣喜结合起来的那种感觉。”
李灿的话让乐手们露出微笑。
看得出来,也没几个是纯纯老实的。
逃课嘛,谁的学生生涯还不完整过呢?
大多数学生在步入社会前,或多或少都有点逃课的经历,就算没逃课,是请假的,但类似的感觉其实也差不多,那种心悬半空但还挺愉悦的心里也或多或少有所代入。
至于为什么这样解释?
很简单。
西方的乐手未必能十分了解东方古代的文化背景,非要硬输出硬植入那耗费的时间与心力会成倍上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