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她简直就是摇把之神! (第2/3页)
音乐变弱,仿佛全部变成了背景板。
温暖光源的中心,正是陈罡。
键盘之上,音色模拟为“小号”。
那温柔的小号,在画龙点睛的表演后,在抚平情绪表达的同时,居然又再一次极尽升华。
随着小号声音的落幕。
舞台光也毫不迟疑的以渐变的方式迅速黑暗下去,直到再也看不到人影。
到了此时,观众们才如梦似幻,大梦初醒,意识回归现实后才发觉,表演已经结束了。
“卧槽!!!”
“嗷嗷嗷!!”
掌声和欢呼此起彼伏中,多少带点不敢置信。
观众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甚至有些怀疑人生,不知道自己刚刚听了什么,只感觉仿佛大梦一场。
“卧槽?!主唱呢?!”
“啊?没有人唱?就完了?!”
“啊?我没听够啊!”
“卧槽这是什么幻术?!”
“天呐,我感觉我现在有好多话想说,但不知道说些什么。”
现场如此,弹幕更是如此。
惊叹,狐疑,以及这独特的演出所造成的不敢置信。
这完全是一场认知以外的冒险。
无论是只听流行歌曲的,还是小众音乐资深老炮,此时大都还在震惊,震惊于“音乐居然还可以这么玩”。
【艹!太变态了,就这实力,踢谁谁死啊!】
【吗的,绝了,这种演出谁看过啊!】
【快听哭了,听不懂,但莫名感动,仿佛有种重生的感觉。】
【这鼓转成进行曲节奏型简直太有进击的能量感了,还真就是重生的感觉。】
【这他吗才是邪恶力量啊兄弟们!我一直还担心他们的音乐逐渐以商业流行大众化为主,会逐渐丧失高度与深刻,但没想到,他们直接狠狠的给我上了一课。】
【我听不懂啊!!】
【我也听不懂啊!但我他吗不知道为什么听的好爽啊!!】
【前卫,太前卫了,请务必多来点!】
观众们真的接受不了太超前的音乐吗?
答案是否定的。
对大部分听众而言,听歌的广度与兼容是极高的。
大家在意的从来都是听起来有没有感觉。
音乐风格,技术,编排,各式各样的尝试,听众可不会管,第一感觉是最重要的。
这结合了视听一体的舞台,哪怕表达的内容很难get到,也足以凭借表象的表达去征服观众,而一旦get到了一点信息,那更是一场超爽的体验。
尤其是DP乐队的粉丝,或是一些摇滚爱好者。
在听到这样的曲子后,简直激动的不行。
听众们最害怕的是什么?
绝对不是你表演者想搞突破,想搞前沿。
而是反人类的瞎搞。
很显然,DP乐队的尝试很激进,风格跨度与表演上十分出人意料,可偏偏,在音乐性,悦耳性这一块,却保留的极佳,很难给人负面感受。
裂变式走向,看似前卫实则复古的文艺复兴式表达。
在听过以后,get到深层逻辑的观众们释然一笑,开始理解起这首作品为何没有主唱了。
词,在音乐里从来都不是最为重要的。
有词,那是歌曲,而歌曲只占据了音乐的一小部分。
真正重要的是唱,唱才是其中表达声音信息的重要桥段。
歌,不一定要有词,而是要有唱。
大家爱哼哼,很多民歌没有实际歌词,而是哎嗨哟,更是有吟唱这么一说。
歌词,能够表达实质性的故事,具象化的情感形象,但却会禁锢住抽象内容中想象力的延伸。
在《Ego Death》中,唱的部分交给了摇把吉他。
相反。
这样的抽象表达,如果有了实质性表达情感或是意义的歌词,才更会受到局限,没了歌词,反而更加放飞欣赏空间。
而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解读,也更让这些观众们所感慨。
并没有自我过剩,过于强调独立,事实上,乐段之间的配合衔接,技巧上的变化十分圆润,就连实验性的音阶都遵循着一种数字规律,而规律,即是“众”。
可在这基础之上,乐段的变化,不同吉他切换的音色,展示出的不同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