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李灿有大智慧,但他太过分了。 (第2/3页)
战斗结束。
又是一场硬仗。
经过一夜战斗。
已经初现光芒。
当一个镜头转过去时,观众们顿感心神巨震。
左下角,是依靠在战壕里,已经死亡却依旧昂首的邢国盛。
在紧闭的双眼所望去的方向,一轮红日初升。
死在黑夜里,却迎来红日升。
清晨的周围,却因日光的晕染,尽显一片血红。
故事来到了收尾的片段。
依旧是如开头那般双线叙事。
两兄弟再没回家,当陌生的军人带着军功章与遗物前来时,是所有村民共同接收的。
而此时,两兄弟的过往终于揭开。
如果是先交代过往,最后进行激烈的战争,那似乎有点更像是喊口号,偏偏,电影采用了后叙事的手法。
那是邢国盛的声音。
“王姥姥的男人也是一名战士,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有时候总会看到王姥姥一个人在抹眼泪,念叨着【你看到了吗,一切都变好了,你护着的那些娃都长大了】。”
“有自己的地,偶尔也能尝一尝荤味儿,还知道了白米饭的味道,生活真的变好了。”
“哥哥要走了,得赶紧跟上!”
“听哥哥的战友说,灯塔不让我们老老实实种地,那可不行,先辈为了我们,我和哥哥也得为了娃后面能安稳种地!王姥爷当时或许就是这么想的吧!”
观众们哭着哭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
朴实的愿望,让战场上那铁与血的形象,拥有了满满的人情味。
直到最后那一句见证了战士成长与洗礼的话。
“无论是美好生活,还是尊严!都不是求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我看的到,我甚至已经看到了,未来必将胜利,只会更加光明!”
画面淡了下去。
如跨越了世界。
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一切落下帷幕。
在宣布战争胜利后,画面再次转场。
熟悉的音乐响起。
那是《San Francisco Bay》。
汤米还活着。
被俘后的他,甚至还胖了几斤。
待战争结束,回国后,汤米整个人全都变了。
为什么要跑到别人家门口打?
汤米全都懂了。
回国后,汤米不再为自己曾经的军旅身份感到荣誉,甚至羞于提起。
经常会变得颓丧。
无论是战败还是战争的目的,都被汤米隐藏在内心的角落里,只是时常会在噩梦中惊醒,再也难以忘怀。
耳边《San Francisco Bay》的歌词重现。
却仿佛具有了更深刻的讽刺意味。
“这里是旧金山,清晨就在忙碌。”
“驱赶街头的技女,被盗的汽车和流浪狗。”
“嘿嘿,这就是旧金山的生活方式。”
观众们有些头皮发麻。
音乐的存在感,终于在这个时候继续凸显,承担了电影艺术中,那口头台词难以承载的讽刺意味,更是放大了许多不方便开口说的种种暗示对比。
宋涛对这样的首尾呼应惊为天人。
接下来,或许还有其他的凸显。
《松骨峰》电影,是一场松骨峰阻击战的电影。
但只是一丢丢的额外延伸,如画面闪回,完全没有过分在电影里进行长篇章的渲染,便让电影的内容似乎不仅仅只是一场阻击战。
画面回到了村民视角。
那是沧海桑田。
烈士陵园已然建好。
听着兄弟俩故事长大的村中小孩也已经逐渐长大。
一位身着70年代军装的年轻战士来到了烈士墓前,献花敬礼。
墓前是兄弟二人的军功章。
“强叔,盛叔!部队休假了,俺来看你们俩!”
没有过多的音乐,没有过多的煽情。
甚至在敬完礼后,年轻战士转身,迈着坚毅的步伐离去。
可随着转身离开,画面居然丝滑的转场,那是一群踏步走的年轻军人的背影,若有若无的合唱歌声出现,随着声音的清晰,音乐也实质化了起来。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信念的传承,在这一刻达成了闭环。
电影也在铿锵有力的歌声中结束。
顿时,整个点映中心响彻起如雷的掌声,久久不愿停息,看着那闪过的演职人员表,内心充满着震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