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一拳打碎改编魂,结构完全不是人。 (第3/3页)
却又是一贯的夏国乐曲特色。
意境,哲学,美学,举重若轻的极难技巧,叙事性与情景性的交融,理念与思想的折射。
全都要!
夏国乐曲极难,因为不止需要神他吗超标的技巧,还需要离谱到不当人的意境与韵味。
但这一刻,在李灿的手里,这些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简直是一首诗”
谢浪嘶了一声,顿觉脖子痒痒的。
但这样的痒,却在下一刻飞速窜上灵台,整个头皮发麻,却又被接下来更大的震惊所引爆。
天灵盖感觉炸炸的。
那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还不等人震惊“和声还能这么写”的同时。
又是两枚极重的强音。
接下来,便是如水流般倾泻的主旋律高难度连音,左右手七音对拍十一音!
节奏感稍差的人必将当场去世。
谢浪从未想过,李灿居然敢将他鼓手的节奏天赋如此离谱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上。
奔放的音符流畅,水波潋滟。
这便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可是在如此纷乱的浪潮中,启动的,却是高亢,热情,而又略带激烈的茉莉花主旋律。
只是,尽管如此热情高亢,如此想要热泪盈眶,但却依然压抑着表象,不断向着内敛与含蓄压缩。
听在国外观众的耳中。
这是一种属于东方韵味的美学盛宴。
而听在谢浪耳中。
却仿佛是近代夏国史的完美凝聚,更是“夏国人”这样一种群体的极致立绘!
只不过,这没有重点阐述历史的厚重,没有多么描绘苦难的压抑。
只是展现出了一幅画。
泥泞的土地,阴暗的天空,绵密的细雨,与花园中神态各不相同,摆放在一起显得有些凌乱的鲜花。
这其中。
只有一朵洁白而纯净的茉莉花,那昂扬生长的样子。
哪怕只是一种静态的图像。
那身子都仿佛想要令天空放晴。
一瞬间,谢浪头皮发麻。
那是大量二度音程,四度音程,无比丰富的色彩和声中,加六和弦,半减七和弦。
更是三度四度迭置和弦的运用,与三度高迭分解和弦的呈现。
而出自于江苏民歌徵调性的运用,直到中间的亮色部位才进行回归。
交替出现的短倚音与复倚音依旧不占时值。
踏板令声音轻柔却并不空虚。
钢琴不同的音区被李灿丰富利用,不同的手法更是赋予了不同音区表达上,同样旋律,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情景。
不同的织体与和声,更是有着不同的情绪感。
仿佛每一个音符,每一寸动作,每一个细节的打磨。
都在围绕着独属于夏国的“茉莉花”在做文章。
立意于思想,立意于哲学,这一首幻想曲,基底打的竟如此牢靠,甚至即使是在乍听之下,乐理的层面,都能给人一种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感觉。
谢浪不自觉的捏紧了拳头。
音符淡了下去。
仿佛是要结束。
如果就此结束,那便是一次意味深长的意境留白,是一种充满无限遐想的不可知未来。
可偏偏,李灿没有这么做。
谢浪再一次震惊于李灿的胆大。
将前方的音乐材料系统性的整合,他居然放弃了留白,真的给整部乐曲一个完整的结尾!
这在初窥门径的音乐人看来,在“幻想曲”中这样搞,或许很可能是败笔。
但谢浪却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妙笔。
没有这个结尾,那所有高远的立意便是镜花水月,毫无任何意义。
因为,在污浊世界中的茉莉花寻求的不是未知的未来,而是一个十分明确的未来。
要的就是一个确定了目标的征途,而不是所谓“无限的遐想”。
也有遐想,也有未知,但这些未知与遐想只存在于音乐和声色彩的细节之中。
目标却是如此清晰,因为这样不会迷惘。
待音乐落幕。
全场鼓起掌来。
大家都在感叹着李灿的唯美演奏与对音乐的创新。
只有谢浪头皮炸裂开来,心脏砰砰狂跳。
诗歌般去表达夏国的思想与美学韵味。
这让谢浪狂喜之色溢于言表。
“我必须立刻学习这首《茉莉花幻想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