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老中拿到人类首份月背样本,老美SLS彩排有问题但可以发射! (第2/3页)
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千米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轨道规避机动。
SZWQ着陆场当前的气象条件完全满足返回要求,气象人员将持续观云测雨全力确保“嫦娥”平安归来!
搜索队已完成出发前的各项检查工作,以及与各单位的通信联调工作,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同时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再次发微博:“月球土特产正在派送中,地球的小伙伴们请注意查收!”
有的人没有看直播,但是刷到这条微博之后立刻闪现到了直播间。
很快嫦娥六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千米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
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在印度洋上空向上跳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
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
太空打水漂!
(太空打水漂示意图)
嫦娥六号返回器的速度太快,所以返回地球时需要先通过第一次再入大气层来减速。
因为直接返回地面是会被烧毁的。
用大气层阻力将返回器速度降为第一宇宙速度后,通过第二次再入大气层就能轻车熟路地返回地面了。
但必须控制好返回器第一次再入大气层的再入角和再入点。
因为它从最初再入大气层到最后落地,其间要在风驰电掣和大起大落的状态下飞行六七千公里,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无法准确着陆预定地点。
在这个“打水漂”返回的过程中,地球大气担任双重角色,一方面要充当阻力尽量降低返回器的速度。
另一方面还要充当升力,保证返回器在速度降到一定程度后能顺利跃起。
所以既不能让返回器减速太多,又要确保不能减速太少。
还要使返回器在固定的位置穿出大气层,然后第二次再入大气层。
完成这一高难任务要靠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
制导是根据当前位置和速度并结合落点位置进行制导处理,自动规划出最佳飞行路线。
导航是实时获取自身位置和速度。
控制是通过控制返回器外的发动机调整返回器姿态,使其沿规划轨迹飞行。
这三者协同工作,方能使返回器找到回家的路。
当嫦娥六号返回舱打完水漂再次进入大气层之后就被雷达捕捉到了,指挥中心开始预报落点,搜索队出动。
随着返回舱高度越来越低,速度也越来越慢,指挥中心预报的落点也越来越精准。
【哎哎有画面了,拖着长长的火光下来了!】
【虽然只是黑白雷达画面,但感觉真带劲啊!】
【真壮观!】
【人类的科技真的太强悍了!】
【彩色画面来了,直升机快要飞到预报的落点位置了。】
【好激动!】
在降至距地面约20千米高度时,返回器转入开伞姿态。
约10千米高度时,返回器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随后准确在预定区域平稳着陆。
很快搜索队就拍到了返回器拖着降落伞着陆的画面,预报落点进一步精确,直升机、猛士车队和民间车队快速靠了过去。
大家都想第一时间看看人类第一份月球背面样本……的返回舱。
“……嫦娥六号返回舱着陆!”
“明白!”
“雄鹰报告,直升机准备降落!”
“猛士报告,车队距离着陆点12公里!”
“雄鹰报告,返回器状态良好……”
听着指挥中心和搜索队的汇报,直播间的观众就知道事情成了,纷纷欢呼了起来!
不过同样在关注的NASA那边就不嘻嘻了。
因为现在SLS再次推出了总装大楼,两天后要进行第四次湿彩排尝试。
而这次他们100%通过的把握依然不高。
但……再拖下去也不行了,必须要进行湿彩排。
并且无论如何也要通过!
如果嫦娥六号返回舱没有回收成功还好说一些,但人家回收成功了,获得了人类的第一份月球背面的样本,那他们就真没什么好说的了。
“诸位,努力吧,这次湿彩排一定要成功,六月初也一定要让SLS首飞!”
“我们……尽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