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5章 横行无忌,快快快  我的真实模拟游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235章 横行无忌,快快快 (第3/3页)

得坚定而锐利,“尽快搜集一份苏联各地主要啤酒厂的名单。波罗的海啤酒厂的发展速度,在我看来,还不够快!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速!”

    “还不够快?”潘石屹心中一震。

    月营收超过收购价,这速度已经堪称奇迹了!

    但是他不知道秦远心中的紧迫感。

    海外犹太资本发力了,毫无疑问,这个国家将迎来新一波的震荡。

    留给他的窗口期已经不多了。

    他必须抢在这些未来寡头及其背后资本尚未完全成长起来、尚未将触角伸向更多优质资产之前,利用现有的资金和渠道优势,快速跑马圈地,建立起足够庞大的实体产业壁垒。

    秦远为远东集团设定的模式,就是用银行吸收的廉价卢布资本,收购那些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优质实体资产,然后用资产产生的利润反哺金融。

    鸡生蛋,蛋再生鸡。

    形成“收购-盘活-产生现金流-反哺金融”的商业闭环。

    但波罗的海啤酒厂的巨大成功,如同一盏明灯,必然会引来贪婪的目光。

    而且,随着这些犹太人的银行的发展壮大,不可避免的会和远东国际银行发生碰撞。

    所以,要抓住当下这些犹太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机会。

    以更快的速度,吃下那些分布在苏联各地的啤酒厂。

    形成一个庞大的啤酒集团。

    而后他才能以这家啤酒集团的名义,猛龙过江,直接杀入国内市场。

    与百威、英博那些巨头厮杀。

    深吸一口气。

    秦远心中剧烈翻腾。

    这场游戏,什么时候结束,他不清楚。

    但是他知道,终结掉这场游戏的人,一定是他。

    随后几天,远东集团这台庞大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潘石屹亲自带团,在波罗的海啤酒厂的现金流支持下,于圣彼得堡和西北地区的三座城市同时开设远东国际银行分行。

    几乎在整个俄罗斯西北区连成了一张大网。

    而与此同时,一场针对苏联啤酒行业的大收购悄然展开。

    根据潘石屹团队迅速搜集到的名单,远东集团挥舞着支票,在沃罗涅日、新西伯利亚、顿河畔罗斯托夫、萨马拉、图拉、哈巴罗夫斯克、雅罗斯拉夫尔等八个城市,成功收购了八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啤酒厂!

    有着远东国际银行提供的充沛资金,以及安全委员会背后隐隐若现的庞然大物。

    这些收购行动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而随着这些收购的相继进行,远东国际银行成立分行的速度,也在加快。

    在潘石屹进入基辅的同时,易笑迪、伊莲娜等人率领的团队,以及那些早已融入远东集团的苏联本土大学生精英们,分头行动。

    在乌拉尔区的叶卡捷琳堡、伏尔加河流域的萨马拉和伏尔加格勒、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乃至蒙古的乌兰巴托等地,相继成功设立了远东国际银行分行。

    这些分行与莫斯科总行、圣彼得堡分行以及即将成立的基辅分行一起,初步构成了一张覆盖苏联欧洲部分、乌拉尔、西伯利亚乃至远东的庞大金融网络。

    同样以高息开路,同样是花式营销,存款就送红肠罐头。

    这些招数,屡试不爽。

    迅速在各地掀起吸储热潮。

    而在一些偏远地区,潘石屹按照秦远的所说,重用当地有影响力的代理人。

    并邀请当地官员成为银行“顾问”,快速融入地方权力结构。

    这一举措,在五科蓝这样的加盟国之中,为业务的拓展扫清了诸多障碍。

    然而,如此迅猛且大规模的扩张,如此凶猛的吸储攻势,不可避免地严重冲击了原有金融势力的利益。

    这不再是莫斯科一城一地的竞争。

    而是在整个苏联范围内,与西方银行和新兴本土私人银行展开的全面角逐。

    此时,即便是花旗、摩根、瑞银这样的金融巨鳄,也无法再轻视秦远和他领导的远东集团。

    这个中国商人展现出的魄力、手腕和对苏联社会矛盾的利用能力,让他们感到了切实的威胁。

    在多次内部磋商后,这些西方银行巨头们达成了一种默契。

    不久,一份措辞严谨、列举了远东国际银行“涉嫌不正当竞争、扰乱金融秩序、潜在兑付风险极高”等“罪状”的联合诉状。

    被正式递交到了苏联中央银行的案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