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先军政策 (第2/3页)
赖鱼鳞图册登记田亩,征收‘地丁银’(土地税与人头税合并),另有漕粮(实物税)及种种杂捐。”
“只是如今战乱频频,福建的图册多损毁严重,而且豪强隐匿土地,百姓流亡,加之此前杨辅清部在此征收同样混乱不堪,恐怕难以照搬旧例。”
石镇常更困惑了:“咱们手握刀把子,让那些乡绅地主交粮,他们还敢不从?”
张遂谋苦笑:“石部长,这正是统帅所言需建立‘赋税体系’之关键。”
“我等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将乡绅大户视为可随意宰割的肥羊。而是需要建立一套可持续、能运转的章程,这才能长久下去。”
这时,出身贫寒、对地主豪强有着切齿之恨的将领余子安忍不住开口,“统帅,元宰,若我们什么都不做,或者只是温和地收税,那地方上的富户地主,会不会依旧欺压佃农,将税赋转嫁到他们头上?那我们光复军,与清妖何异?”
听了这话,秦远终于有了些兴趣。
这个余子安出身金田,苦出身,从小被地主豪强欺负。
这是把自己代入了福建的佃农,看到了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土地问题与阶级矛盾。
每个王朝末期,大部分的弊病,都是收不上税。
或者说从地主有钱人身上收不到税。
这些地主豪强,将朝廷的税赋全部摊派在佃户底层百姓身上。
而他们自己则利用特权逃税避税,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以至于越是王朝末期,百姓就越是困苦。
到了一个极限,就是造反作乱。
这就是历史周期律的由来。
而每一代王朝,最开始的时候,最先做的就是均分土地。
只不过在古代王朝,随着时间,这些土地又慢慢回到了少数人手里,周而复始。
太平天国能兴起,其《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口号,正是击中了这一痛点。
作为从后世而来之人,秦远深知“土地”的重要性。
但他更清楚清楚在立足未稳、强敌环伺的当下,激进的土地政策无异于自绝于士绅阶层,风险极大。
他的策略是渐进式的改良。
所以激进的土地政策不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却是可以实行的。
“子安的担忧,正是关键所在。”
秦远肯定道:“所以,我们下乡的队伍,必须明确两条:第一,确保地主不得将税赋层层摊派给佃户,第二,必须为佃户的地租设置上限,严禁过度盘剥。”
“在保证这两点的前提下,我们要立刻制定一个《减租减息条例》,公之于众。”
秦远与在座众人推心置腹:“我军眼下最大依仗,是军队。”
“所以,要给予军队各种优先。”
“不光是在军队内待遇的优先,粮食补给的优先。”
“对于从军的家属,也要给予优待。”
秦远看向张遂谋:“元宰,你们参谋部,制定出一个章程出来。”
“负责草拟一份《光复军安民告示》。内容主要包括:一、宣布废除清廷部分苛捐杂税;二、承诺减轻田赋,具体额度待核查田亩后定,但总体原则是低于清廷税额;三、鼓励商户开业,给予一定时期的税收优惠;四、整饬军纪,严禁扰民,违令者严惩不贷!”
张遂谋写着毛笔字,快速记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秦远看向他顿了顿道:“我们要建立与地方的紧密联系,兵员是根本。”
“但征兵不能滥竽充数,要优先从农村招募身家清白的良家子。”
“给予每个村镇,一些名额。”
“凡是通过体检考核的兵员,其家庭可以享受‘军属优待’,不光可以减免两成的税收,而且可以从光复军政府申请低息贷款,以应急灾荒,避免卖田卖儿卖女这类惨剧的发生。”
现下阶段,光复军没有足够的钱粮发放抚恤,所以只能以减免部分税收和摊派,来作为军属优待。
光复军,现在要实行的就是先军政策。
一切以军队为先。
张遂谋自然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他听罢,放下笔,由衷叹道:“统帅,此策真乃仁政!必能深得民心!”
秦远转而看向石镇常:“镇常,你们后勤部需特制‘光荣之家’木牌,发放给每一位入伍将士的家庭,以此为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