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六章 拿读者们当外人?  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七十六章 拿读者们当外人? (第2/3页)

上先天不足。

    到时候听华语歌的听不懂,听日语歌的又不认可正统性,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

    更别提还有高人一等的小众哥了,余惟就见过不少,隔三差五在朋友圈空间分享一首外语歌,说他们有品味吧,其实他们压根就听不懂,俗称听个响……

    人家听的是歌嘛,人家听的是品味和逼格。

    在这些人眼里,余惟一个华语歌手写的日语歌,无论好坏一律视作“东施效颦”。

    比方说余惟选一首日语歌神作《XXXX》,到时候华语歌受众:听不懂,告辞。

    日语歌受众:不错,但跟樱花本土作品还有一定差距,余惟可以去了解一下。

    小众哥小众姐:华语乐坛路边一条,懂日语歌嘛你就写,想当然?拙劣的模仿罢了。

    甭管歌怎么样,人家这套话术确实无懈可击,歌曲的评价还是比较主观的,一旦先入为主地觉得不好听,说破天也很难扭转回来。

    简单概括就是,国内没有华语歌手写日语歌能火的先例,所以大家都有刻板印象。

    余惟写日语歌最大的难点就在这,无论歌曲怎么样,刻板印象先扣三分再说。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现实不是文娱,主角抄一首外语歌大家直接泪洒当场,其实因为语言壁垒,大家都听不懂你在唱啥。

    听都听不懂,何谈共鸣和喜欢?

    余惟现在有一定人气基础,情况自然不会那么糟糕,但舆论的影响不可忽视,他这个人不喜欢争议。

    哪怕做不到尽善尽美,也要尽可能让质疑的声音最小。

    对此余惟选择的打法是,拿一首双语歌出来,华语歌受众日语歌受众都有的听。

    双语能解决传播度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转移矛盾,版本有两个,肯定各自有人喜欢,到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友好的交流。

    当他们开始相互质疑的时候,自然就没空质疑自己了,甚至还会坚定不移的拥护各自喜欢的版本……

    这下知道当皇帝的为什么都喜欢玩均衡那一套了,弹劾对方没事,别弹劾朕就行。

    选好歌以后,余惟迅速安排起了新歌的剧情。

    【舞台的灯光柔和下来,一束追光打在中央。

    刘英身着一袭白裙,优雅地走向麦克风,随着钢琴前奏缓缓响起,全场瞬间寂静。

    她轻轻闭上眼,握住麦克风,唱出第一句:“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她的声音带着独特的温暖和细微的颤抖,仿佛每个字都承载着岁月的重量。

    镜头推近,可以清晰看到她眼眶中闪烁的泪光。】

    《后来》这首歌翻唱自日语歌《未来へ》,其实不止这首歌,早年国内的很多知名作品都是翻唱。

    有些歌手翻唱的作品甚至有三四十首,也就是当年互联网不发达,放到现在包被人骂的。

    虽说买了版权,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