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七章林夏奇谋败北狄(一)  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七十七章林夏奇谋败北狄(一) (第1/3页)

    时值大乾王朝天启十三年秋,塞北的寒风比往年更早地席卷了边境大地,枯黄的草木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浩劫。北狄部族在首领巴图的率领下,集结了五万铁骑,以雷霆之势突破了大乾王朝西北边境的第一道防线 —— 雁门关外的青狼口,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短短三日之内,边境三县沦陷,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动。

    大乾女帝萧月华紧急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金銮殿内气氛凝重,大臣们面色各异。兵部尚书王磊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北狄狼子野心,此次来势汹汹,臣建议即刻调派京畿卫戍部队三万,再从周边各州府抽调两万兵力,由大将军李擎统领,驰援边境,务必将北狄蛮族赶回塞北!”

    王磊的话音刚落,户部尚书周明便皱着眉头反驳:“王大人此言差矣!京畿卫戍部队肩负守卫京城之重任,若贸然抽调,京城安危堪忧。况且,周边各州府兵力分散,短时间内难以集结,等到兵力集齐,边境恐怕早已被北狄摧残得不成样子了。”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有的主张主动出击,有的则建议固守待援,还有的甚至提出与北狄议和,一时间,金銮殿内吵得不可开交。萧月华坐在龙椅上,脸色愈发阴沉,他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满是失望。就在这时,宰相张谦站了出来,缓缓说道:“陛下,臣有一人举荐,此人虽无官职在身,却足智多谋,曾多次为地方解决难题,或许能为破解边境危机出谋划策。”

    萧月华眼中闪过一丝希冀,连忙问道:“张宰相所言之人是谁?快快请他入宫!”

    “此人便是隐居在京城郊外竹林别院的林夏。” 张谦回答道。

    林夏,年方二十七,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兵法谋略。早年曾考取功名,任地方县令,因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后因看不惯朝中奸臣当道,便辞官归隐,潜心研究兵法,等待为国效力的时机。

    萧月华听闻林夏之名,心中大喜,当即下令:“快,派专人前往竹林别院,宣林夏即刻入宫!”

    使者不敢耽搁,快马加鞭赶往竹林别院。此时的林夏正在院中研读兵法,听闻皇帝宣召,知道必有大事发生,便收拾行装,随使者一同前往皇宫。

    来到金銮殿,林夏跪拜行礼:“草民林夏,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月华连忙起身,亲自走下龙椅,扶起林夏,说道:“林先生不必多礼,今日召你前来,是因北狄入侵边境,国事危急,还望先生能为朕出谋划策,解边境之困。”

    林夏起身,抬头看向萧月华,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北狄此次入侵,来势凶猛,不可小觑。草民虽久居乡野,但也听闻北狄首领巴图勇猛善战,且手下将士多为悍勇之辈,若想击败他们,需谨慎谋划,不可贸然行事。”

    “那依先生之见,我大乾当如何应对?” 萧月华急切地问道。

    林夏沉吟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前首要之事,是了解北狄的兵力部署、粮草供应以及进军路线,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其次,需加固边境防线,安抚百姓,稳定后方。最后,再制定相应的作战策略,寻找北狄的薄弱环节,伺机反击。”

    萧月华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所言极是,那朕便任命你为参军,协助大将军李擎统领全军,一切军事行动,皆可由你与李将军商议决定。”

    林夏躬身领命:“草民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击退北狄,保卫大乾边疆!”

    次日,林夏便随大将军李擎一同前往边境。李擎,年约五十,身材魁梧,面容刚毅,是大乾王朝的名将,曾多次率军抵御外敌入侵,战功赫赫。一路上,李擎与林夏纵论兵法,探讨边境局势,林夏的真知灼见让李擎对其刮目相看,心中也多了几分底气。

    经过数日的奔波,两人终于抵达了边境重镇 —— 云州城。此时的云州城,人心惶惶,城墙上的士兵们严阵以待,警惕地注视着远方。李擎和林夏刚一进城,便立刻召集了当地的将领,了解边境的具体情况。

    云州守将赵武详细地汇报了当前的局势:“大将军,林参军,北狄五万铁骑目前已占据青狼口、黑风口等地,正在向云州城逼近。据探子回报,北狄大军分为三路,东路军由巴图的弟弟巴彦率领,约一万五千人,驻扎在青狼口以东的野狼谷;西路军由北狄大将兀术率领,约一万五千人,驻扎在黑风口以西的断魂崖;中路军则由巴图亲自率领,约两万人,驻扎在青狼口与黑风口之间的落马坡,对云州城形成了包围之势。此外,北狄的粮草囤积在落马坡后方的粮仓镇,由一千精兵看守。”

    林夏仔细聆听着赵武的汇报,不时在地图上标记着北狄的兵力部署。待赵武汇报完毕,林夏问道:“赵将军,我军在云州城的兵力有多少?粮草还能支撑多久?”

    赵武叹了口气,说道:“回林参军,我军在云州城的兵力仅有一万五千人,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