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镇北候酿酒边城红(一) (第2/3页)
的地区制作酒曲,可以在发酵的容器周围放置一些湿润的麻布,同时控制好室内温度。林婉眼前一亮,赶紧按照古籍上的方法尝试。她找来了几块麻布,用水浸湿后,围在放酒曲的木架周围,然后在房间里生了一个小火炉,将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几天过去了,酒曲终于成功发酵。看着那些表面布满细小绒毛、散发着淡淡药香的酒曲,林婉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该开始酿造女儿红了。她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在水中,直到糯米吸足水分。然后,她将浸泡好的糯米倒入大锅中蒸煮,蒸好的糯米颗粒饱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将蒸好的糯米摊开晾凉后,林婉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酒曲,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物倒入发酵用的大缸中,密封好。她在大缸外面裹上厚厚的棉被,用来保持温度。接下来,就是等待发酵的过程了。林婉每天都会来到作坊,检查大缸的温度和密封情况,生怕出现一点差错。
半个月后,林婉打开其中一个大缸的密封盖,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她用勺子舀出一些酒液,尝了尝,酒液口感清甜,但酒精含量还比较低,还需要进一步蒸馏提纯。林婉心中大喜,这说明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北境的女儿红,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
蒸馏是酿酒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能将发酵后的酒液中的酒精提纯,使酒的口感更加醇厚。林婉在作坊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蒸馏设备,由一个大铁锅、一个木甑、一个冷凝器和一个接酒桶组成。
她将发酵好的酒醅倒入木甑中,然后在大铁锅中加水,点燃柴火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木甑中的酒醅开始产生蒸汽,蒸汽通过导管进入冷凝器,冷却后变成酒液,滴入接酒桶中。
蒸馏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温度过低,酒精无法充分蒸发;温度过高,则会导致酒液中混入过多的杂质,影响口感。林婉守在蒸馏设备旁,时不时地用温度计测量锅中的温度,调整柴火的大小。
“滴答,滴答”,酒液不断地滴入接酒桶中,刚开始滴出的酒液清澈透明,酒精含量很高,口感辛辣;随着蒸馏的进行,酒液的颜色逐渐变得微黄,口感也越来越醇厚。林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接一点酒液品尝,记录下不同阶段酒液的口感和特点。
经过几天的蒸馏,林婉终于得到了一批纯度较高的酒液。她将这些酒液装入酒坛中,密封好,准备进行陈酿。陈酿是女儿红的灵魂,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陈酿,酒中的杂质才能慢慢沉淀,酒的口感和香气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这天,镇北候林夏来到酿酒作坊,查看林婉的酿酒进度。林婉赶紧将他迎进作坊,打开一坛刚蒸馏好的酒,给镇北候倒了一碗。“候爷,您尝尝,这是刚蒸馏好的酒,还没来得及陈酿。”
镇北候林夏端起酒碗,闻了闻,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他抿了一口,酒液入口醇厚,带着一丝糯米的香甜,咽下后,口中余味悠长。“不错,不错!” 镇北候林夏忍不住称赞道,“比我之前喝过的北境烈酒好喝多了。这酒有名字了吗?”
林婉愣了一下,她之前一直专注于酿酒,还没来得及给这酒取名。她想了想,说:“候爷,这酒是按照江南女儿红的工艺酿造的,只是原料和气候有所不同,或许可以叫‘北境女儿红’?”
镇北候林夏摇了摇头,说:“‘北境女儿红’虽然直白,但少了一点独特的韵味。这酒是妳在北境城内酿造的,凝聚了妳和北境将士们的期望,不如叫‘边城红’如何?”
林婉仔细琢磨着 “边城红” 这个名字,“边城” 点明了酿酒的地点,“红” 则既体现了酒液的颜色,也象征着北境将士们的热血和忠诚。她眼前一亮,笑着说:“候爷,这个名字好!既独特又有意义,就叫‘边城红’吧!”
镇北候满意地点了点头:“好!那这酒就叫‘边城红’了。等这批酒陈酿好后,我要让北境的将士们都尝尝这好酒。”
得到镇北候的认可,林婉更加有信心了。她将装有 “边城红” 的酒坛搬到作坊后面的地窖中,地窖阴暗潮湿,温度适宜,是陈酿好酒的绝佳场所。她在每个酒坛上贴上标签,记录下酿酒的时间和批次,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地窖的门关上。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婉并没有闲着。她开始研究如何改进酿酒工艺,希望能让 “边城红” 的口感更加独特。她尝试着在酿酒过程中加入一些北境特有的药材,比如防风、黄芪等,这些药材不仅能增加酒的香气,还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适合北境将士们饮用。
同时,她还经常去北境城的集市上,了解当地百姓的口味偏好,以便根据他们的需求调整酒的配方。她发现,北境的百姓大多品尝口感醇厚、略带辛辣的酒,于是她在后续的酿酒过程中,适当增加了酒曲的用量,延长了发酵时间,使 “边城红” 的口感更加符合北境人的口味。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边城红” 已经陈酿了一年。这一年里,林婉每天都会去地窖查看酒坛的情况,确保酒的陈酿过程顺利。她还按照镇北候的要求,又酿造了几批 “边城红”,扩大了产量。
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