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林夏巧妙躲姻缘(一) (第2/3页)
她冰冷的尸体。”
说到这里,林夏的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他抬手,似乎想擦去什么,却只是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殿内一片寂静,连烛火燃烧的噼啪声都显得格外刺耳。
女帝望着林夏,眼底的复杂情绪一闪而过。她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叹息:“原来林卿竟有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过往。是朕唐突了。”
林夏躬身行礼,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陛下,林婉姑娘虽已离世,可她在臣心中,永远是臣的妻子。臣此生,绝不会再娶他人。还望陛下体谅。”
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明白,林夏这话,不仅是拒绝了女帝的指婚,更是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 他不会为了权势而妥协,也不会让任何人取代林婉在他心中的位置。
女帝看着林夏,良久,才轻轻叹了口气,拿起案几上的双鱼佩,递到林夏面前:“这玉佩,本是朕为你准备的聘礼。如今看来,倒是朕考虑不周了。也罢,林卿重情重义,是难得的君子。这玉佩你且收下,就当是朕为林婉姑娘的悼礼吧。”
林夏接过玉佩,双手捧着,躬身谢恩:“臣谢陛下恩典。”
女帝摆了摆手,语气恢复了往日的从容:“好了,此事就不必再提了。今日琼林宴,君臣同乐,林卿莫要因往事伤怀,且满饮此杯。”
林夏举起酒盏,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液入喉,带着辛辣的暖意,却压不住他心中的庆幸 —— 他知道,这一关,他总算过去了。
琼林宴结束后,林夏并未立刻回府。他知道,女帝绝不会仅仅因为他的一番话就彻底打消指婚的念头。果然,刚走出紫宸殿,内侍监总管李德全就追了上来,恭敬地说道:“林大人,陛下请您到御书房一趟。”
林夏心中了然,跟着李德全穿过长长的宫道。夜色渐深,宫墙上的灯笼散发着昏黄的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他边走边思索,女帝此时召见他,究竟是何用意?是怀疑他所言不实,还是另有他图?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女帝坐在书桌后,面前摊着一幅北境地图。见林夏进来,她抬了抬手,示意李德全退下,然后指了指书桌前的椅子:“林卿坐吧。”
林夏躬身谢座,端正地坐下,目光落在地图上。那是一幅详细的北境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各个关隘和村落,其中一个名叫 “青杨村” 的地方,被圈了一个红圈 —— 那正是他在琼林宴上提到的,林婉所在的村落。
女帝的目光也落在那个红圈上,轻声说道:“朕派人查过,五年前北境确实发生过一场大雪灾,青杨村也确实遭到过匈奴的袭击,村里死伤惨重。”
林夏心中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陛下英明。”
女帝抬眸看向他,眼神锐利如刀:“可朕查到的是,青杨村的教书先生,是个姓苏的老先生,并非什么名叫林婉的女子。林卿,你可否解释一下?”
林夏的心跳漏了一拍,却依旧保持着镇定。他早就料到女帝会派人去查,所以早已做好了准备。他起身,再次躬身行礼,语气诚恳:“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林婉姑娘并非青杨村的正式教书先生,那苏老先生是她的外祖父。五年前苏老先生染病,林婉姑娘便代外祖父在村里教书,所以官府的名册上,登记的依旧是苏老先生的名字。”
女帝盯着他看了许久,似乎在判断他所言是否属实。林夏垂着头,目光坦然,没有丝毫闪躲。过了好一会儿,女帝才收回目光,拿起桌上的一本册子,递给林夏:“这是青杨村的户籍名册,你看看。”
林夏接过名册,翻开仔细查看。果然,在青杨村的户籍名册上,苏老先生的名字赫然在列,而在他的名下,标注着 “外孙女林婉,年十八,寄居”。林夏心中松了口气,他当初在北境时,曾特意叮嘱过青杨村的里正,在户籍名册上加上林婉的名字,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他将名册递还给女帝,语气依旧诚恳:“陛下请看,名册上确实有林婉姑娘的名字。”
女帝接过名册,翻到那一页,仔细看了看,然后合上名册,放在桌上。她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林卿,朕并非有意为难你。只是你是国之栋梁,朕不希望你因为一段往事,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林夏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女帝:“陛下,臣并非因往事耽误终身,而是林婉姑娘在臣心中,无人能及。臣还记得,当年臣在北境作战,身受重伤,是林婉姑娘日夜照料,为臣熬药换药,甚至不惜割破自己的手指,用鲜血为臣止血。她对臣的恩情,臣此生难忘。”
他的声音真挚,眼神中带着浓浓的思念,让女帝不由得有些动容。她知道,林夏并非说谎之人。这些年林夏在北境的功绩,她都看在眼里。他为人正直,作战勇猛,深受士兵和百姓的爱戴。这样的人,若是真的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倒也情理之中。
女帝轻轻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