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林夏巧妙躲姻缘(二)  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九十七章林夏巧妙躲姻缘(二) (第1/3页)

    林夏听到 “苏晴” 这个名字时,指尖微微一颤,手中的茶盏险些滑落。他强压下心中的波澜,面上依旧是那副沉痛的神情,轻声叹道:“原来如此,是臣将名字记混了。苏晴姑娘这般英烈,倒与臣心中的林婉姑娘别无二致。想来在天有灵,她们也会为青杨村如今的安宁感到欣慰。”

    老人并未察觉异样,只是沉浸在往事中,絮絮叨叨地讲述着苏晴当年的事迹:“苏晴姑娘打小就跟着苏老先生读书,知书达理。匈奴人来的时候,她抱着村里最小的娃子,硬是挡在门板后,那匈奴兵的刀砍下来,她都没松手……”

    林夏静静听着,将苏晴的事迹一一记在心里。这些真实的细节,恰好能为 “林婉” 的形象增添血肉。他起身时,特意叮嘱随从取来五十两银子,递给老人:“老丈,这银子您拿去,分给村里的百姓,就当是臣对苏晴姑娘的一点心意,也算是为村里添些过冬的粮草。”

    老人推辞不过,只得收下,连连道谢。林夏又在村里转了一圈,与村民们寒暄,偶尔提起 “林婉” 时,便巧妙地将苏晴的事迹融入其中 —— 他说 “林婉” 也曾在雪夜里为士兵缝补衣物,说 “林婉” 也曾为保护孩子与歹徒周旋,说得情真意切,连村民们都渐渐相信,当年村里确实有过这样一位叫 “林婉” 的姑娘。

    几日后,林夏抵达北境军营。旧部们见他归来,纷纷围拢过来,寒暄过后,副将赵峰低声问道:“将军,陛下此次派您来北境,除了视察边防,是否还有别的用意?”

    林夏明白他的意思,苦笑一声:“还能有什么用意?无非是上次琼林宴上,我以‘亡妻’为由拒绝了陛下指婚,陛下怕是还在试探我。” 他顿了顿,将赵峰拉到一旁,压低声音道,“我在青杨村得知,当年确实有位苏晴姑娘为救村民牺牲,我已将她的事迹借用到‘林婉’身上。往后若是有人问起,你们便照着我说的回应,切不可露了破绽。”

    赵峰神色一凛,郑重点头:“将军放心,末将明白。您为了避开皇室束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末将定当全力配合。”

    林夏拍了拍他的肩膀,心中稍安。他知道,北境旧部是他最坚实的后盾,有他们相助,“林婉” 的故事才能更加可信。

    林夏在北境停留了一个月,一边视察边防,一边完善 “林婉” 的故事细节。他甚至让人在青杨村外修了一座小小的土坟,立了一块无字木碑,对外宣称是 “林婉” 的衣冠冢。每逢初一十五,他都会亲自去坟前祭拜,献上一束北境特有的格桑花。

    这些举动,很快就通过宫中密探传到了女帝萧瑶耳中。御书房内,萧瑶看着密探送来的奏折,眉头微蹙。奏折上详细描述了林夏在北境的行踪 —— 他如何与村民畅谈 “林婉” 的往事,如何为 “衣冠冢” 添土,甚至连他祭拜时眼中的泪光都写得一清二楚。

    “李德全,” 萧瑶放下奏折,声音平淡无波,“你觉得林夏所言,是真是假?”

    李德全躬身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回道:“回陛下,依老奴看,林大人倒不像是在说谎。若是编造的故事,怎会如此细致,连祭拜的日子都记得清清楚楚?况且北境的百姓和士兵,也都对‘林婉姑娘’的事迹有所耳闻,不像是串通好的。”

    萧瑶沉默片刻,指尖再次摩挲起腰间的双鱼佩。她并非不信任林夏,只是身为帝王,不得不谨慎。林夏手握兵权时,她忌惮他;如今林夏卸去兵权,她又怕他心怀怨恨,或是被他人利用。若林夏真有一位刻骨铭心的亡妻,那便意味着他有软肋,也更容易掌控。

    “传朕旨意,” 萧瑶忽然开口,“让林夏即刻回京。朕要亲自听听他在北境的见闻,也想听听更多关于‘林婉’的故事。”

    旨意传到北境时,林夏正在 “林婉” 的衣冠冢前祭拜。接到旨意,他心中了然 —— 女帝终究还是没有完全相信他,这一次回京,怕是又要面临一场考验。

    赵峰担忧地看着他:“将军,回京后若是陛下再提及婚事,您该如何应对?”

    林夏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目光坚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林婉’的形象一日不倒,陛下就不会轻易再提指婚之事。此次回京,我正好将北境的民情与‘林婉’的事迹结合起来,让陛下彻底放下心来。”

    启程回京前,林夏特意从 “林婉” 的衣冠冢旁取了一抔黄土,用锦盒装好。他还让青杨村的村民缝制了一件粗布衣裳,说是 “林婉” 生前最喜欢的样式。这些东西,都将成为他应对女帝试探的 “利器”。

    林夏回京那日,京城下起了小雨。他身着墨色锦袍,手捧锦盒,一步步走进紫宸殿。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女帝萧瑶端坐于御座之上,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他。

    “臣林夏,奉命回京,参见陛下。” 林夏躬身行礼,声音沉稳。

    萧瑶点了点头,语气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