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林夏巧妙躲姻缘(二) (第3/3页)
,他都要坚持下去,不仅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自由,还要守住 “林婉” 这个他用尽心机塑造出来的 “精神支柱”。
接下来的几日,林夏一边暗中调查谣言的来源,一边积极应对朝堂上的质疑。有人在朝堂上故意提及谣言,让林夏拿出 “林婉” 存在的证据。林夏不慌不忙,将早已准备好的证据一一呈上 —— 有青杨村村民的联名信,证明当年确实有 “林婉” 其人;有北境将士的证词,证明 “林婉” 曾为军队做出过贡献;还有那件粗布衣裳和那抔黄土,作为 “林婉” 存在的实物证据。
这些证据环环相扣,让质疑者无从反驳。可王大人却不肯善罢甘休,他在朝堂上大声说道:“陛下,仅凭这些证据,不足以证明‘林婉’姑娘真的存在!谁知道这些村民和将士是不是被林夏收买了?那衣裳和黄土,也可能是伪造的!”
林夏冷冷地看着王大人,语气带着一丝嘲讽:“王大人,臣与北境村民和将士情同手足,他们为何要被臣收买?臣若是想伪造证据,为何不做得更精致些,反而用这粗糙的衣裳和普通的黄土?王大人如此质疑,莫非是因为臣拒绝了陛下的指婚,断了王大人的念想,所以才故意针对臣?”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王大人脸色涨得通红,指着林夏,气得说不出话来:“你…… 你血口喷人!”
女帝看着眼前的景象,眉头微蹙。她知道王大人的心思,也明白林夏所言非虚。她开口说道:“好了,此事到此为止。林卿已经拿出了足够的证据,证明‘林婉’姑娘确实存在。王卿,你若再无其他证据,就莫要再提及此事,免得扰乱朝堂秩序。”
王大人见女帝发话,不敢再争辩,只得躬身行礼:“臣遵旨。”
朝堂上的风波暂时平息,可林夏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他必须尽快找到谣言的幕后黑手,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几天后,随从终于查到了线索 —— 谣言是从王大人的管家口中传出来的,而王大人的管家,又与丞相的外甥有往来。林夏心中了然,原来此事不仅有王大人参与,丞相也在背后推波助澜。丞相一直想掌控朝政,而林夏作为女帝信任的大臣,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
林夏没有立刻将此事禀报给女帝,而是先找到了赵峰,让他暗中收集丞相和王大人勾结的证据。赵峰在北境多年,人脉广阔,很快就收集到了一些证据 —— 有丞相和王大人私下会面的书信,有他们挪用公款的账目,还有他们暗中培养私兵的线索。
林夏将这些证据整理好,呈交给了女帝。女帝看着证据,脸色铁青。她没想到,自己信任的丞相和户部尚书,竟然会做出如此背叛朝廷之事。
“好,好一个丞相,好一个户部尚书!” 女帝怒拍龙椅,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们竟敢勾结起来,挪用公款,培养私兵,还想借谣言扳倒林卿,真是胆大包天!”
林夏躬身说道:“陛下息怒。丞相和王大人权势滔天,若是贸然处置,恐会引起朝堂动荡。臣建议,先将他们的罪行暗中告知各位大臣,争取更多人的支持,然后再一举将他们拿下。”
女帝点了点头,采纳了林夏的建议。几天后,女帝在朝堂上公布了丞相和王大人的罪行,并拿出了确凿的证据。各位大臣早已得知此事,纷纷表示支持女帝处置二人。丞相和王大人见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擒。
处置了丞相和王大人,朝堂上的风气焕然一新。林夏也因为破获了这起大案,得到了女帝更多的信任。而关于 “林婉” 的谣言,也随着丞相和王大人的倒台,不攻自破。
经此一事,女帝彻底放下了对林夏的疑虑,再也没有提及过指婚之事。林夏也得以继续过着他想要的生活 —— 白天在朝堂上为国家大事操劳,晚上回到府中,便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看着那件粗布衣裳,摸着那抔黄土,回忆着那个他用尽心机塑造出来的 “林婉”。
有人问他,是否后悔用 “亡妻” 的名义来躲避婚事。林夏总是笑着摇头:“我不后悔。‘林婉’虽不是真实存在的,可她代表着我对北境的热爱,对和平的渴望,对忠诚的坚守。有她在我心中,我才能在朝堂的纷争中保持本心,才能在面对诱惑时不为所动。”
每年清明,林夏都会带着那件粗布衣裳和那抔黄土,前往北境青杨村,在 “林婉” 的衣冠冢前祭拜。他会坐在坟前,絮絮叨叨地讲述京城的趣事,讲述北境的变化,仿佛 “林婉” 真的能听到他的话语。
青杨村的村民们也早已将 “林婉” 视为村里的一员,每逢节日,都会到她的衣冠冢前献上祭品。他们都说,林夏是个重情重义的好男人,“林婉” 能遇到他,是她的福气。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林夏已年过花甲。他早已从朝堂上退休,回到了北境青杨村,在 “林婉” 的衣冠冢旁盖了一座小小的茅屋,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